在教育部今天举行的发布会上,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王扬南表示,今年3月将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学生可自主选择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与考核,不作为毕业的限制条件。
“双一流”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找准新坐标,瞄准发展方向,科学选择建设路径,解决新问题,作出新贡献。
“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教育质量百优榜”正式发布,该排名展示了中国本科教育质量最强的100所大学,这也是首个以“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教育质量为评价对象的大学排名。
1月26日,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以自动化学院为基础,成立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一体化运行。
继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了我国首个人工智能技术学院之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湖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也先后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
西安交大今天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由旷视科技首席科学家、旷视研究院院长孙剑博士担任首任院长。接受新智元采访时孙剑表示,学院的目标是打好基础,培养综合型研究人才,“三年以后见成效”。
1月17日,孙春兰副总理出席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28次会议。她在会上强调了哪些内容?
1月17日,爱思唯尔(Elsevier)正式发布2018年中国高被引学者(Chinese Most Cited Researchers)榜单,本次国内共有1899位学者入选。
清华大学近日发布《清华大学关于持续深化改革提升工科发展水平的实施意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动清华工科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持续增强清华工科影响力和引领性。
慕课建设标准尚未达成共识、核心专业必修课等慕课课程的跨校应用模式有待探索、市场化运作后的知识产权问题等,都是当前和未来慕课平台建设过程中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共评出285个项目(人选)。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3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7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3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授予简·迪安·米勒等5人。
近年来,复旦大学围绕一流育人质量目标,加强制度建设和投入保障,致力于完善通识教育与多元选择有机结合的“2+X”本科培养体系。
当前,以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快速渗透到教育行业,特别是现阶段信息化的融合应用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给教育带来极大的冲击,深刻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方式。
互联网+一体化智慧数字资源共建研讨会12月2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举行。
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正式成立,涵盖了2个综合类、109个专业类和40个分教指委,集中了高等教育方面最权威的专家。
提起热门专业领域,你会想到哪些?是人工智能,或是大数据,还是……今年,不少非农领域的高校纷纷发力农学,其火热程度完全不亚于其他热门专业。
近年来,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区块链、G5通讯等新理论和新技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云物移大智”(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技术)思维已经成为时代标配。
今年5月24日,慧科宣布完成由中国泛海控股集团领投的D轮融资,历轮融资总额超过15亿元人民币,估值超过70亿元人民币,成为目前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唯一的“独角兽”企业。
教育部研究制定的《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提出,到2035年,我国要实现高等学校基础研究水平大幅跃升、建成若干具有国际“领跑者”地位的学术高地的目标。
根据《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教职成〔2016〕7号),我部通过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管理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组织开展了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2018年拟招生专业填报工作。
7月15日上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主办,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指导,学堂在线承办的2018年第二届在线工程教育国际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
7月14日,2018年在线教育工作交流会在紫光国际交流中心召开。会议旨在总结2018年上半年在线教育工作,安排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并进一步促进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慕华教育及各控参股公司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
据了解,教育部21日在成都召开了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这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教育部首次召开的专门研究部署本科教育的会议。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6月21日,第五届大中华区在线教育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办。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韩景阳,大中华区慕课研讨会指导委员会主席、台湾逢甲大学原校长刘安之在会上致辞。
6月21日,在四川成都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刷屏了教育朋友圈。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引起众多高校共鸣。
以新工科、卓越计划为代表的高等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机遇难得,挑战艰巨,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探寻突破产学合作瓶颈是每个高等教育人的职责和使命,身为产学合作的深度参与者,理应在这关键节点上掌握主动,争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