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构建多元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 - 中教全媒体
构建多元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成果背景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开创了区域地区合作新局面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明确提出,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5年4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宣告“一带一路”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一带一路”建设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则”,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探寻经济增长之道,实现全球化再平衡,开创地区合作新局面,形成和平与发展新常态。
(二)能源海外发展战略的实施,亟需大批高层次国际化人才
随着我国国家能源海外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的国际油气合作逐步推进,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同时,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大幅提升,石油勘探开发的技术难度进一步加大。这一切,都需要学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校校、校企通过开展教育互联互通合作、人才培养合作和共建合作机制,对接沿线各国教育需求,促进沿线各国共同行动,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提供人才支撑,实现共同发展和合作共赢。
(三)石油石化人才发展现状,需要进一步强化国际化办学
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员工队伍整体学历偏低,高学历人才短缺问题比较严重,低学历员工较多;同时,石油石化行业高技能、高层次人才存在严重不足。亟需通过校企、校校合作开展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特别是在线教育,提升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员工的学历层次、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与国际化水平。
二、基本做法
(一)依托我国主要油气合作区,构建海外继续教育基地群
积极整合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先后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和美国休斯顿分别建成中亚培训中心和北美培训中心。作为校企共建海外培训基地的典型范例之一,中亚培训中心已于2015年5月18日完成属地化公司注册,并面向哈萨克斯坦开展外籍员工培训业务;北美培训中心与华人石油协会、中国石油北美研究中心合作共同开展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训,与休斯顿大学、Sam休斯顿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展出国留学培训合作办学。
2016年5月31日,学校与马来西亚Humanoid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8月1日,亚太培训中心在马来西亚美里成立正式揭牌,将与马来西亚Humanoid集团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通过培训基地建设、职业教育、国际留学项目、国际资质取证、高端人才培训等项目师资、硬件设施等资源共享,共同开发海外油气市场。
建成中国(教育部)出国留学服务中心出国留学培训基地,办学网络遍及英语、俄语、韩语、西班牙语四大语区,合作院校涵盖十多个国家的49所高校。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成全方位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需要,致力于培养能源、交通、港口等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通晓相关国家和地区语言、政治经济形式、文化传统和风土人情的国际化人才,熟悉国际经贸规则、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复合型人才,开创了课堂教学与在线培训相结合、国内学习与国外学习相衔接、校内学习与现场实践相融合的国际化人才教学模式,打造了专业技术类、文化交流类、实习考察类等知名培训品牌。
增进与海内外知名石油企业和高校的战略合作,在海外培训中心创建石油工程学院、商学院、云创学院和创业创新学院;依托中国能源教育网、中国石油远程培训网,积极推行“企业学堂”培训模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高校共建“网上石油工程学院”,面向海外提供远程继续教育,进一步延伸了海外继续教育网络。
建成教育部出国留学服务中心,积极开展自费出国留学服务,构建“全景式”教学模式,深化“亲情关怀与柔性管理”学生管理与服务模式。
(三)对标国际标准,逐步实现“八个国际化”的办学理念
推进国内教学与国外教学对接,实现培训理念、培训标准、培训资质、培训对象、培训师资、培训内容、培训基地与培训团队的国际化。率先通过ISO9001认证,引入ISO10015国际培训标准,积极申请国际通行的授权资质,建设成为国际钻井承包商协会(IADC)、国际通用钻井安全证书(IWCF)授权培训中心,注册英国爱德思学术和职业资格认证(BTEC),引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英国高等教育文凭(HND)项目,逐步取得石油类课程授权认证资格,为企业提供国际认证的石油天然气行业岗位资格认证服务及培训服务。
整合国内外办学资源,积极开展联合办学,培育出国留学培训优质生源基地;实现与国外合作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学分互认、评价标准、校际交流互访等的无缝对接,建成教育部示范性出国留学培训基地。
(四)坚持开放办学,搭建开放办学与文化交流平台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国际合作交流,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等3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高等院校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实质合作交流关系,聘请了近百名著名专家、知名人士为兼职教授、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与塔吉克斯坦冶金学院共同建设孔子学院,面向当地开展汉语教学,培训当地汉语教师、提供汉语教学资源,开展汉语考试,提供中国教育、文化等信息咨询服务,致力于进一步推动中外语言文化交流、培养大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使者。目前已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留学生197人。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校留学生规模近400余人,涉及23个国家和地区。
三、基本效果
1.初步构建了完善的国际化办学网络
依托我国石油海外油气合作区,建成中亚、北美、亚太培训中心;与肯尼亚莫伊大学开展务实合作,推进“网上石油工程学院”建设在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同时,出国留学培训海外合作院校覆盖英语、俄语、韩语、西班牙语四大语区,覆盖10个国家的49所高校。
2.构建了多元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外籍员工培训开创了课堂教学与在线培训相结合、国内学习与国外学习相衔接、校内学习与现场实践相融合的国际化人才教学模式,形成“素养提升+专业强化+文化交流”培训体系;出国留学培训形成“全景式”教学模式和“亲情关怀与柔性管理”的学生管理与服务模式。
3.培养了大批高层次、国际化人才
累计为“一带一路”沿线9个国家20余家石油企业海外项目公司培训外籍员工1200余名;派出各类出国留学培训学生1600多人,目前国内就读学生250余人,国外合作院校就读学生570余人。
4.大幅提升了国际化办学水平
形成了“八个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在培训理念、培训标准、培训资质、培训对象等八个方面对标国际标准,初步实现了国际化。同时,积极推进与国外合作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学分互认等方面无缝对接,国际化办学水平大幅提升。
四、主要启示
1.对接国家重大战略,是行业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
我校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在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立足石油石化行业,突出石油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办学优势。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全面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能源海外发展战略,与石油石化企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开展教育互联互通合作、人才培养培训合作和丝路合作机制共建,搭建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拓展海外合作办学网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2.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是行业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基本保障
学校是教育部与五大能源企业集团合作共建的高校,在六十多的发展历程中与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开展了广泛而持久的合作,是“石油科技人才的摇篮”与我国石油石化科研中试基地。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紧密对接“一带一路”与石油石化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充分整合校内外、国内外优质资源,依托中国石油等知名国际石油企业和海外合作院校、企业,大力推进校企、校校合作共赢,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保障了学校继续教育办学水平与办学质量的提升。
3.海外培训基地建设,是行业高校提升国际化水平的有力抓手
培训基地国际化,是学校对标国际标准、实现“八个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更是学校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的有力抓手。“十二五”期间,学校充分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先后建成中亚、北美和亚太培训中心,并积极筹办南美、中东、北非培训中心,最终建成覆盖我国海外油气合作区的继续教育基地群,从而为学校加快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奠定了重要基础。
4.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是行业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捷径
学校在全国高校率先提出并实践了网络教育和函授教育的融合,构建了数字化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线学习与脱产培训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虚拟实验与现场实训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充分依托云计算、大数据与在线学习平台,携手合作企业与高校共同推进云创学院建设,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网上石油工程学院”,大力开展远程继续教育服务,成为学校继续教育的创新发展与转型发展的强劲动力。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