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7年中国国际远程与继续教育大会“高校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发展论坛”在京隆重举办。企业、院校、教育专家等各界人士共同参加了此次论坛,并对产教融合的现状和未来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分享。
在当前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教育发展所趋与国家政策支持下,已有诸多高校与企业加入到了这场教育“升级”的探索与实践中。在本次论坛上,主持人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秘书长严继昌,首先对当前“互联网+”、“战略新兴产业”、“中国制造2015”、“供给侧改革”等国家战略宏图中,远程与继续教育行业的重要责任和使命进行了阐释;随后,互联网+、战略新兴产业、中国制造2015、供给侧改革、军民融合…一个个国家战略宏图的实现,离不开人才、离不开教育,中国的继续教育从未像今天这样与我国的国家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服务于国家战略,培养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成为我国远程与继续教育行业的重要责任和使命。互联网+、战略新兴产业、中国制造2015、供给侧改革、军民融合…一个个国家战略宏图的实现,离不开人才、离不开教育,中国的继续教育从未像今天这样与我国的国家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服务于国家战略,培养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成为我国远程与继续教育行业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包括淮阴工学院副校长陆为群、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田克美、慧科集团合伙人陈滢、大连理工大学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常务副主任王开宇等多位教育领域专家,分别进行了所在院校产教融合实践成效以及经验的分享;而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I院校合作部负责人李晓锦,以“Do Engineering” NI打造“新工科”创新工程教育新模式 助推产教融合校企共赢为主题,通过前瞻性的教育理念、深入浅出的讲解、专业透彻的案例分析为分享了一系列颇具创新的工程系统设计方案,受到了在场与会领导、专家的一直认可与好评。
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I院校合作部负责人李晓锦
身处技术大爆炸的时代,无论是世界领先级的高铁,还是身边的共享单车,都呈现出了一种跨界系统化融合的特征。无疑,这也为未来工程人才培养带来了时代性的挑战,如何突破传统的“老工科”壁垒,在实现教学与产业对接的同时,开展“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的工程教育新体系。因此,对于各大高校来说,找到一条培养创新卓越工程师的最佳路径迫在眉睫。
据悉,美国国家仪器有限公司NI一直服务于战略新兴产业的技术发展,如智能驾驶,智能制造,5G等,由此积累了大量前沿领域的技术方案及企业案例经验;同时,NI长期持续投入于中国院校工程教育领域,使得其更加了解院校学生在教学中所需的技术;基于“天生”技术优势和顺应不断出台新政策和规划的平台进阶,在面对如何将工业的技术转化成教学资源、产业应该如何反哺教学、如何培养行业真正所需的人才等问题上,NI在践行产教融合模式的诸多企业中脱颖而出。
其实,深耕前沿领域工程开发40余年的NI,创新基因一直根植于企业的发展中,从NI公司成立之初至今,便相继推出了GBIP、LabVIEW,智能测试测量解决方案等,在全球率先提出虚拟仪器其创新产品及解决方案也一度成为引领行业的“风向标”。截止目前,NI分公司不仅在全球遍布50多个国家,同时在国内各大城市也有着庞大的分支机构。
“我们提出‘工程系统设计’这个思路,核心是从实际产业需求出发,通过逆向推导,来分析学生需要掌握的子系统、涉及的专业技术开发出一系列面向工程应用的课程体系。进而再通过正向设计,能够以不同的形式,融入到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例如在课程教学引入技术方案及企业案例,对接产业需求及行业认证,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前沿工程实验室,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工业现场。而通过这样一套工程系统设计的思路,我们已经开发出了一系列针对不同行业的解决方案,来为高校赋能,培养更多面向未来的卓越工程师。”李晓锦介绍。
如此看来,NI更像一个连接企业与高校人才的“快车道”,一方面NI可以通过自身平台的先进技术能力与行业需求进行融合,承载着各类创新教学资源,服务于培养学生对行业新兴技术的学习;另一方面,基于NI与国内高校合作的这些课程及一系列其他维度的合作内容,与相匹配的国外高校形成联动,促成国内高校与国际高校进行合作,助推中国教育“走出去”。同时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NI还通过与众多权威赛事合作,帮助各大国内高校学生走向世界技能大赛这样的平台,搭建一个人才展示优秀作品的“舞台”,更是赢得了广泛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毋容置疑,在这样一系列完善的产教深度融合模式下,NI正逐渐搭建起了高校人才同企业需求间的桥梁,也为当前工程教育创新升级注入一剂“强心针”。
截止目前,NI已与诸多理工类高校如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2002年,常熟理工便于NI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的合作与探索,NI从课程教学,实践基地,学习认证、学生创新、就业招聘等多个维度为常熟理工教学带来一股‘新风’,在NI解决方案的加码下,使得近年来常熟理工在学生就业招聘方面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成效,而双方联合培养的学生在市场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甚至有企业提前一年到校园上门预定学生实习上岗。”从李晓锦的介绍来看,不得不说,这也许是我国高校迈出产教融合坚实步伐的最直接新果。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对各类大赛给予专业的技术支持,NI也是第一批加入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实力企业。据李晓锦透露,在连续三年的项目合作中,NI共计投入高达400万经费以及等值的软硬件,支持了100多所高校,近200个项目。相信也正是像NI这些为我国创新教学改革带来先行“粮草”的企业,加速推动了当前人才培养与国家需求之间的同频共振。
得益于在院校长达10多年的大力投入,如今NI已具备了一套完善的院校生态系统,同时在创新的教学改革课堂中,还积累了大量的方案和案例,并不断应用于创新创业的实践中。这就意味着,在NI所打造出的一套教学场景下,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学生兴趣,还能让学生随时随地的满足实践需求,“我们更希望通过这些产品来培养未来的用户,在NI美国总部,我们有着非常庞大的院校团队,来研发创新的教学产品,以及开发教学教材;而当前全球已有20多家合作伙伴基于我们创新的平台,共同开发针对不同教学课程的优质解决方案,搭建国际交流的平台,为国内学生创建通往国际的快速通道。”
谈及NI企业的长远发展,李晓锦表示除了身负教育产业使命和责任以外,还有作为一名教育人的“匠心情怀”在不断引领者他和企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可以预见,通过NI这种教育创新模式,让产教融合下的更多企业高校变成了“同窗好友”,未来一定能实现教育产业的发展腾飞。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