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大学继续教育与网络教育学院: 江南大学继续教育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的研究与实践 - 中教全媒体
中国高校远程与继续教育优秀案例展示 | 江南大学继续教育与网络教育学院: 江南大学继续教育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    浏览:12853

 

江南大学继续教育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的研究与实践

江南大学继续教育与网络教育学院

摘要
江南大学继续教育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积极开展校内校外的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的研究与实践。通过融合成人高等教育和网络教育的教学计划,整合网络教育课程资源,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实施混合式教学等,实现了成人高等教育与网络教育的优势互补和有机融合;通过跨学科知识整合,设置课程超市,构架不同的非学历继续教育项目之间有效互通的“立交桥”,实现项目间的衔接。提高培训计划与学历教学计划的课程相似度,科学统一各类型继续教育的课程教学安排,将“学历+技能”有效结合;参与了“远程教育工科专业在线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的研究,以及开放教育与网络教育之间的学分互认探索,参与高等职业学校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试点工作。

案例亮点
1、较早地实现了校内成人高等教育与网络教育的有机融合,实现了校内学历继续教育学习成果的积累及科学转换。实践成果与经验可复制、可操作,为继续教育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有效借鉴。

2、“学历+技能”有效结合的实践研究搭建了学校与行业合作、优质资源共享、教学培训、测评等结合的公共服务平台,不仅促进了本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对具有鲜明行业特色或地处经济发达地区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的发展也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产业的信息时代,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充满了挑战,各行各业飞速发展,人才竞争空前激烈,知识技术不断更新,学习型社会顺势而生。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在七十年代提出“终身教育”这个说法以来,终身教育已成为很多国家构建教育体系的重要依据。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江南大学继续教育从2005年起就以学校成人教育学院和网络教育学院合并为契机,开展了校内校外的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的研究与实践。不断加强资源的整合和共建共享,积极探索学分互认机制,有效实现校内各类型继续教育有机融合的同时,促进了校际间的资源共建共享,课程互选,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

一、校内成人教育与网络教育的有机融合

2005年,江南大学将成人教育学院和网络教育学院合并为继续教育与网络教育学院。为保证成人教育的持续发展,我校创造性的提出了成人教育网络化教学的改革思路,并立项建设。在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发起成立题为“发挥现代远程教育优势,促进传统函授教育模式与现代远程教育模式融合的研究”的研究课题中,我校担任牵头单位。

我校继续教育利用学校成人教育和网络教育机构合并的有利条件,在借鉴网络教育的教学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在深入进行个案调查的基础上,依托网络教育技术和资源,强调业余学习特点,对成人教育教学及管理进行网络化变革。

统一网络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专业培养计划。成人教育网络化改革的首要任务是专业培养计划的统一,在专业培养计划一致的基础上,才能实施网络教育资源(即网络课程)在成人教育办学方式中的共享。我校根据成人教育和网络教育的异同点,在尽可能不影响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依据网络教育的培养计划,对成人教育的培养计划做调整。并调整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使之更适合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符合我校成人教育特点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学籍、教学教务安排、网上教学过程的管理及查询统计功能。经不断开发和完善,现已全面实现成人教育的信息化管理。学生信息采集、新生报到注册、教学站点成绩上传、教学计划及大纲下达、站点上报教学安排(课表和老师聘任)、统考报名、毕业生资格审核、毕业生注册、学生电子档案查询打印等操作均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完成,使用情况良好。

教学资源开发与整合。网络课程是网络化自主学习的主要资源,因此,建设符合成人教育特点的网络课程也是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专业培养计划及课程大纲统一的基础上,依据成人教育的特点,逐步对我校自主开发的网络课程进行改造和重构,至今已完成100余门网络课程的改造和重构,并在改造过程中促进已有网络资源质量的提高。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结合网络教育与成人教育各自的优势,实行课堂面授与远程教学、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有机结合的混合型教学模式。逐步实现成人教育函授站和网络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的整合,并对只有成人教育办学站点的管理人员进行了网络化管理的培训指导;强化学生网络化自主学习基本技能的培训,加强学生网上学习的过程辅导和监督,安排网上讨论、网上答疑、网上自测等,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

江南大学对成人教育相关专业学生逐步推广网络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成人教育网络化教学改革立项曾获2009年江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奥鹏项目也已顺利结题。截止目前,我校已实施了成人教育与网络教育所有开设专业教学计划的整合;相关课程均实现了网络化改造和在线学习项目的设计;建成了成人教育学习平台,集交互功能、网络资源呈现、人性化服务功能于一体,有效培养了成人教育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了成人高等教育与网络教育的优势互补和有机融合,实现了校内学历继续教育学习成果的积累及科学转换。

二、校内非学历与学历继续教育的融通实践

在成人教育网络化教学研究的启发下,江南大学不断整合本校各类型继续教育资源,形成了丰富的资源组合,满足了非学历培训的多样需求,促进了非学历教育的发展,为成功入围教育部启动的“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及该项目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校以“学分银行”的理论研究为基础,以示范基地建设为平台,探索研究不同继续教育类型之间实现学分衔接与转换的可行性和方法,积极探索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培训项目内高低层次、培训项目间学习成果的相互转换、沟通和衔接。并依据研究结果,组织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力量,积极推出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相结合的教育项目,以满足企业对高学历、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归口管理,为非学历与学历继续教育的融通提供了组织和资源保障。在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成人学历继续教育需求趋于减弱,各种非学历继续教育的需求日渐增长。高校继续教育工作必须进入转型时期,即从原先的学历继续教育一统天下逐渐过渡到非学历继续教育占主导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为规范我校非学历教育、促进非学历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我校打破传统的单一线性化的继续教育管理方式,专门成立了江南大学教育服务促进中心(江大人〔2011〕263号),统一管理和协调学校各级各类继续教育培训项目。该中心挂靠于继网学院,依托继网学院的学历及非学历继续教育资源,探索非学历继续教育管理机制,以规范管理全校所有专业院系的非学历培训,提高学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的质量,提升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在不影响培训效果和学历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提高培训计划与学历教学计划的课程相似度,科学统一各类型继续教育的课程教学安排。进行调研、分析、规划,逐步统一制定各类型继续教育的培养计划,并在课程安排方面强调实践性,使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技能培训也能保持一定的互通;科学统一各类型继续教育中相同、相近课程的教学安排,并实施统一的考核要求,保证不同类型继续教育相同课程的科学互认。在此基础上,将在技能培训中获得的科目学分进行储蓄,用于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之间的学分互认,克服了学员后续深造拿学历时需重复培训的弊端。

为“学历+技能”的有效结合提供了个性化的支持服务。在教学内容上,校企双方共同确定培训方案,根据工作岗位的核心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构建课程,考虑职业发展潜力,开发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模块,创建符合岗位能力递进培养要求的新课程体系;针对某个培训项目中的学员大部分为同行业人士的特点,采用案例式的教学方法和研究型的学习方式,以学员为主体,教师启发,互动研讨,共同提高,提升了学员的职业技能和系统专业知识,也为行业内人士切磋经营之道提供了平台;在培训形式上,采取“网络+面授”的教学方式,学员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合适的学习方式,有效解决工学矛盾。

我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将“学历+技能”有效结合,“学分银行”和“教育立交桥”的实践研究搭建了学校与行业合作、优质资源共享、教学培训、测评等结合的公共服务平台。学分衔接与互认在我校特色培训项目《食品安全监管培训》及焙烤行业培训中广泛运用,效果良好,受到了学员的一致好评。不仅促进了本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对具有鲜明行业特色或地处经济发达地区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的发展也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三、校际间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的研究探索

我校各类型继续教育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良好成果,我校继续教育在籍生较好实现了成人教育与网络教育、成人教育或网络教育的专科与本科之间、非学历培训与成人或网络学历教育、单科进修与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间的学分衔接与转换。在这些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我校继续教育还积极参与校际间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的研究探索。

我校参与了“远程教育工科专业在线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的研究,该项目启动于2012年,由华东理工大学等5所工科类网络教育试点高校共同完成,其中江南大学为第二完成单位。同年,我校继续教育启动实践课程虚拟实验特色资源建设工作。几年来,项目研究和虚拟实验的建设工作齐头并进,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项目组初步完成了项目内高校合作的长效机制,制定了学分互认的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建立了标准化开放资源平台,为校际资源共享及学分互认提供了参考。项目因此荣获2014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高教类)。截至目前,我校已完成或即将完成《无机及分析化学》、《食品加工工艺学》等8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课程的虚拟实验建设。其中,《食品工艺学》及《食品微生物学》虚拟实验项目在首届“莱医特杯”生物和食品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软件作品比赛中获得优秀作品奖。虚拟实验的建设成果为项目的研究提供了资源保障,同时也应用于我校网络教育远程教学及全日制学生的专业学习及辅修、选修,每年大约有2300多人,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效实现了实践课程的网上教学,为实践课程的校际互选互认提供极大的方便,有助于校际学习成果积累与互换的有效推进。

我校继续教育承担了“国家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的实践项目,开展了开放教育与网络教育之间的学分互认探索。该项目借鉴“知识点”的相关理论,通过互认专业和课程的选择及论证、课程比对等的研究,完成了课程比对模板的设计,并选择国家开放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中的“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专科)与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的“食品加工技术(焙烤方向)”专业(专科)中的六门专业基础课程开展学分互认的实践,最终实现了课程的科学比对及互认,研究结果可复制可推广。通过互认专业和课程的选择及论证、课程比对方法的研究,设计了课程比对模板(课程认证单元),实现了专业基础课程的科学比对及转换,研究结果可复制可推广。

我校应邀参与高等职业学校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试点工作。该项工作是为了响应教育部《关于确定<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任务承接单位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30号)精神的一项创新性工作。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领导和指导,国家开放大学统筹和组织实施,有关行业、企业、高等职业院校、普通本科高校、成人高校及社区教育机构共同参与,共同开展学习成果互认联盟建设、认证单元(标准)制定与应用、资源共享与学分互认,通过健全网络平台,推进不同类型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试点。项目的建设目标是建立高职与本科教育衔接和沟通机制,探索本科高校、职业院校之间的学分转换与认定,为高职学生提供多层次的学习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拓宽学习和成才途径与渠道,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江南大学继续教育与网络教育学院)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www.ccotver.com/i/15529.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