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学数字化学习研究中心汪琼教授:关于MOOC,我们知道了什么? - 中教全媒体
2018中国国际远程与继续教育大会11月6-7日在京盛大召开。大会由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继续教育分会、全国高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共同指导,中教全媒体主办。北京大学数字化学习研究中心汪琼教授以《关于MOOC,我们知道了什么?》为题作了主题演讲。
北京大学数字化学习研究中心汪琼教授
现场演讲内容整理
上午好,刚才我们听了三位老师的报告,三位老师都谈到了现在各个学校里对混合学习的一些实践尝试,主题思想就是我们要让学生动起来的同时,还要通过技术干预,来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和掌握。让数字化工具不仅成为我们老师了解学生的工具,也成为学生自己了解自己,了解其他同学的工具。我今天的报告还是集中在MOOC这块,我们团队大概是从2013年就开始在研究MOOC,后来在2014年、2015年的时候,我们也做了四门课程,我们做的课程跟各位老师的不太一样,我们做的是教师培训课程,但也都属于继续教育、在职培训范畴。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的是我们研究的一些感受以及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的一些认识。
我们先来谈一谈MOOC对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影响有怎样的趋势。刚开始MOOC出现的时候,我们可能听过一个说法,描述MOOC就像雪崩一样,它可能会把我们现有的高等教育系统冲击得七零八落。Udacity的创始人塞巴斯蒂安特隆,在接受《连线》杂志的采访时说:“五十年之内,全世界将只剩下10所大学,而Udacity会是其中一所。”这些都是当年的一些说法,那么现在五年过去了,我们并没有感受到传统的高等教育体系被MOOC冲垮,不过我们的高等教育系统确实因为受到了它的冲击而产生了一些变化。尤其是对国内来说,我们现在看到了越来越多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翻转课堂、同伴教学法(指老师上课时出题,老师讲解或同学互相交流的一种教学方法),用传统方式教学的老师越来越少了,这可能是一个趋势。
另外一个我们感觉到的变化是,像网络教育这样的话题在过去都是网络教育学院在做,那么MOOC出现以后,校内教学的教师团队也加入其中,MOOC一定程度上融合了校内教育和继续教育的边线,两组人开始了对话和经验分享。还有一个我觉得MOOC对我们高校最大的影响是缓和了学科教学和职业教育的脱节问题,我们开始有意识地去培养能够胜任未来职场的学生。我们现在也可以看到在MOOC上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开设课程,这些课程甚至还囊括了一些新兴专业,比方说数据分析师、无人驾驶技术等诸如此类的一些新兴岗位相关的培训,这些也是我们感受到的MOOC对于我们高等教育的影响。
我们去参加edX和coursera这两个比较大的慕课平台的发展年会,会发现现在好像是课程增长有点缓慢,这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很多国家都建立了自己的MOOC平台。 比如,edX刚开始建立的时候,确定的使命是用网络的方式让所有人接触到高质量教育,它的高质量是指最好的大学提供的课程。但现在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地方、国家在用自己的语言搭建自己的MOOC平台,当然edX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它把它的平台开源了,推动了这么多的国家来建设自己的MOOC平台。
今年6月份在南方科技大学开了一个会议,请了亚太地区各个国家的专家来介绍MOOC的建设情况,通过会议我们发现亚太地区MOOC建设有一个特点,基本上是国家行为,就像中国一样,因为各国都把MOOC看作是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一个工具。比如,泰国是科技部、教育部、数字经济和社会部(原先的信息和通讯技术部)三个部委联合在一起做MOOC;马来西亚则会要求每所高校去开设MOOC,第一阶段(2015)3门课,第二阶段(2016-2020)15门课,第三个阶段(2021-2025)30门课,如此循序渐进地在推动MOOC建设;在印度,包括人力资源中心和教育部也都在联合建设MOOC。我们可以发现亚洲国家,还有一些其它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它们在做MOOC的时候,是把它作为一个国家人口素质提升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手段(比如,之所以很多国家选择Open edX平台,就是考虑容易选用其它国家课程),所以他们会比较在意学分互认,比较在意认证证书。
但对于企业来说,它们则更在乎对员工的能力培养。2017年10月初的时候,Udacity在线教育的国际总监, Clarissa Shen, 在印度对the Economic Times 谈到公司对于MOOC的态度,直言不讳地说: “They are dead”。她这个MOOC死了是什么意思呢?我把她的访谈摘录出来大家就可以看到,其实她是说:现在大多数MOOC只是在做视频资源,相对于视频资源库而言,MOOC是进步的,但对企业来说,它们比较偏职业教育这块,它们更想做的是项目式学习,让学员们能真正动起来,让学员们通过学习就可以掌握技能,而这不是现在大多数MOOC的做法,所以她说MOOC已死。如此,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国家级的MOOC,虽然也开始涉及一些继续教育技能导向的内容,但总体来说更在乎的还是学科导向的教育;从市场方面来看,像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大的平台,它们的系列课程发展方向则是技能导向的比较多。
第二点,我们发现MOOC增进了我们对网络教育的认识。刚才苏老师也谈到MOOC上的作弊问题非常严重,作业抄袭问题导致很多人觉得证书不可信,也有很多人觉得MOOC的辍学率高、结课率低,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大家质疑MOOC这种师生不接触的模式,是不是会让它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呢? 在这一点上,我跟苏老师的观点不完全一致,但我们的核心观点是一致的,我们都认为一个好的MOOC,它一定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是把教师的教学经验浓缩进去的。
再看沃顿商学院有一门财务会计基础,他们采取的交互设计是什么呢?当老师讲PPT讲到一个关键点的时候,他知道学生这时会出现什么问题,他就让虚拟动画角色来提出这个问题,然后老师的头像就会出现回答这个问题。这个老师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即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了预先判断,他把这些都做到了他的视频中了。另外我们作业的量规、评分标准,还有作业样板,这些都是老师跟学生们之间的互动。
出题也是MOOC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这个题它不仅是可以告诉老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让学生知道自己学得怎么样,MOOC上的学生是可以说走就走的,只有当他感觉到他对学习的投入和收获的成果是匹配的,他才会觉得合适,他才会留下来。这些对我们的教学团队来说也是一种提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我们的教学团队很用心,我们的题选的特别好,我们的选项都是精心设计的,每个选项后面的注解也是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也是教学材料,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题也是一种教学形式。所以在MOOC的教学中,师生并不缺少交互,而是我们把交互都分解开了,用不同的形式交互,浓缩了老师教学经验,这就是好的MOOC。
接下来我将引用一下coursera的使命,它的使命是要提供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在MOOC中体现出来就是以下几点,一流的讲授视频、非常精准的训练题,还有具建设性的讨论,另外对于不同的学科,它会有一些学习的工具,比方说像学习编程,现在在coursera上学程序设计就非常的简单,你不用在你的本机上装程序运行管理项目,过去学C++都需要在自己电脑上去装软件包,没准就装不上去,现在都是在网上,直接编程序直接提交直接编译就行了,这对学习编程来说就会非常的容易。
关于MOOC的讲授,我们还知道什么呢?一流的MOOC讲授是不拘于形式的,不是说所有的课都要拍成新闻联播,也不是非要请专业的拍摄团队,MOOC最重要的是根据授课内容来选择相应的授课模式,老师们娓娓道来的讲课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最亲切的方式,他会感觉到家教就在他身边。一个好的视频课不应该只是讲知识,还要把老师教学的经验以及他对学生的把握都浓缩进去,这些都是老师们的教学特色。
我们还发现在MOOC中不同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性是课程的财富,这种财富直接表现在它可以大大地减少对教学支持的需求,即减少助教的教学辅导时间。刚开始北大的课程放到国际平台上的时候,有任课老师曾要求助教三班倒,24小时都得在线,但是我们告诉他们说: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学生提问题互相答的过程,就是他们的学习过程。这是一个把不清晰的东西变得清晰的过程,如果助教太积极了,太活跃了,这个学习的过程就被抹杀了。 edx的总裁做他的第一门课的时候,有15万人,他也是手忙脚乱地各种答疑,后来他发现其实不用那么着急,当人数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答案会自己出来。现在edx和coursera平台上的很多课程都采用自定步调学习方式了,是因为有学员反映开课的时间不是自己有空的时间,希望课程能够长期开放.。自定步调在过去我们也尝试过,尝试的结果就是自定步调的结课率非常的低,原因是什么呢?自定步调的学员他没有同伴, 他会学得很孤单,如果一个平台不能有很好的技术支持去模拟有同伴一起学习的感觉,那我还是建议齐步走会比较好。
刚才我在前面讲到我们老师如果出得题非常的好,那么最好每个选项都能有提示告诉学员选项对和错的原因分别是什么,但这个工作量太大了,老师要做这件事还是很费神的,edX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功能,它是先出一个题,学生来答题,然后还要让学生说明为什么选这个选项,这是第一步,然后你把你的选项和为什么填下之后,你点击下一步的时候,他还会给你显示出ABCD选项都分别被百分之几的人选了,以及每个选项被选的原因。当你读完别人写的为什么之后,系统会再问你改不改选择,然后再次提交,即可看到这道题的对错。其实这就是一个同伴互教的过程。就像前面说的,在MOOC上有很多学员,他们的水平层次都不一样,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人的力量来服务于我们的教学。
我们知道作为MOOC老师最重要的其实是需要用心设计学生的学习历程,老师们可以长相一般、可以声音不好听、甚至可以普通话不标准、可以不是来自一流大学,但一定是一流的老师。我们还知道,课程建设可以是一个团队的工作,有的老师擅长出题,有的老师擅长于分解知识点,大家各司其职,发挥所长,这个合作的过程也是互相学习的过程。据我们了解,有的老师也很喜欢一个人完成整个课程开发的过程,一门又一门课,乐此不疲,这个也是有的。另外还有一点是有的老师在做MOOC课程的时候会由于担心全球学生质量的参差不齐,从而想减低难度、使用不一样的教学内容,其实这是大可不必的。MOOC上的许多学员就是冲着名校的课程来学习,很多时候学员就是想和名校学生听一样的课,学习一样的内容。名校老师这是一个卖点,也是别人选修课程的原因。
最后这部分我想谈一谈MOOC数据分析增进了我们对教学过程的一些认识。我们刚才讲到辍学率的问题,其实辍学率是由很多的原因造成的。比方说开课时间,我试过分别在周一、周二、周五开课等等,我就设想说老师嘛,他们周末是有时间可以看一看课的,结果发现还是星期一开课最好。因为星期一开课是符合他们的工作节奏的,他们能记住什么时候交作业,就不会拖延。之前我们有一次可能技术稍微难一点的作业,有老师就反映说一周完成不了需要十天,我就说十天不行,两周可以,要按照大家的工作节奏来。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规律,开课时间要符合学员的工作节奏,这是可以减少辍学率的,还有作业截止期,邮件提醒,这些如果都摸清规律了,也可以大大的降低辍学率。
还有很多的学员追求卓越,他们很在乎分数,可能他们平时对孩子也要求分数,所以他们对我们给出的分数也是斤斤计较,也会跟我们讨价还价,但他们的行为都是可以用社会心理学来解释的,他们过去的学习体验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网上学习行为。除了在乎分数以外,他们还有一些别的学习行为也深受过去的学习体验影响,比方说他觉得他来上课就是来听课的,老师就是来答疑的,他不会想到同学也是一种资源,他们自然而然地依赖老师,需要一直被老师们关注,有任何问题会第一时间去找老师,而不是自己去找答案,网络学习习惯也需要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慢慢养成。
我们对重复学习者也做了一些研究,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哪些人他们是自律性比较强的,他们一般回来是回看理论内容或学习技术的。还有一些学员,因为一直关注我们的课程,也知道我们的课程是不断地在开设的,所以他们会在遇到工学矛盾的时候就给自己制定更弹性的学习计划,比如第一期就只学一个模块,第二期再学第二个模块等等以此类推,我们也经常跟他们说用不着抄袭,到最后总有一次学习能把所有模块的作业都做完。
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数据发现我们课程的送达问题,比方说之前我们有一个《改进合作学习》的项目,有一期竟然来了18%的幼儿园老师,幼儿园是非常重视合作学习的地方,但我能肯定我的课对他们带幼儿园的孩子做合作学习是没有用的,我讲的合作学习是认知合作学习,所以我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在课程介绍页中强调:这门课介绍的合作学习方法适合小学以上的学生。
就像这样,我们是可以通过一些数据分析手段来帮助我们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我们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一些分析来总结出什么样的学生是优秀的学生,什么样的行为让他们成为优秀的学生的,但现实数据归纳总结起来就是跟着老师规划的课程路线走、听老师话的学生普遍成绩会比较好。
另外,随着技术的发展,MOOC跟过去网络课程的一个很大区别是它的平台可以支持一些很好的教学策略,可以支持老师把浓缩的经验提前预制的方式来制作课程的,所以这些预先订好的测验、预先订制的回答,都是优点,不是缺点。有些人可能会说现在的有些平台还做不到,但我想说的是一个好的平台或者说是平台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是要做到学员跟着网上课程学,一样可以学的很好,好到跟面授老师学没什么差异,这是MOOC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因为MOOC的理想是要让更多的人能学到一流教师的课程,但是一流教师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是不可能为其它学生提供教学服务的,只能让这些课程以最低的教学支持成本运作,能够做到自动化是最理想的。
所以我们说MOOC的高质量都是来自于精细化的设计, MOOC刚开始是用由最好的大学来提供课程的方式保证质量,到后面是最好的教授提供课程,现在最好的教学设计的课程就是好课,设计师可能只是一群初出茅庐的学生。
在这里我还想跟大家分享MIT的一些老师在他们做了MOOC之后他们的一些体会,没做MOOC之前他们对网络教育也有一种误解,认为网络教育的质量,包括教学水平一定是比面授低的,但当他们在准备MOOC的备课过程中,把自己几十年的教学经验重新认真梳理过后,他们发自内心的觉得MOOC视频的水平达到了他们讲授的最高水平。还有老师反映说在校内,他很少给学生们布置那么大量的作业题,进行反复的高强度训练,他相信:这么强化训练积累下来的效果肯定是要好于校内面授的。还有的老师现在会让学生自己进行选择,是做MOOC题还是纸质作业,学生们都偏爱MOOC题,因为MOOC题能马上看到对错,对他们的学习成果进行反馈。
最后一个要分享的是我们北大的一个学生的情况,在学校的作业和考试中他只得了六十多分,因为作业只能提交一次,错了就扣分,他就觉得他是不适合学计算机的,但是后来他通过MOOC选修了同一个老师的网上课程,他以90多分的高分结业了,因为MOOC题可以反反复复的练习,他也重拾了信心。他说:原来只要他努力了,他还是可以学软件的。学生们能感受到自己每天一点点的进步,这是MOOC的价值。
好,谢谢各位老师,我的报告结束,现在各位可以自由提问。
(整理:中教全媒体 辛昀瑾)
温馨提示: 如需下载汪琼老师演讲PPT,请登录中教全媒体校企对接平台 (电脑版) 进行下载
网址: http://www.xiaoqiduijie.com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