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殷红春:非学历继续教育品牌化、智能化、全球化转型实践 - 中教全媒体
2018中国国际远程与继续教育大会11月6-7日在京盛大召开。大会由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继续教育分会、全国高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共同指导,中教全媒体主办。天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殷红春以《非学历继续教育品牌化、智能化、全球化转型思考》为题作了主题演讲。
天津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殷红春
现场演讲内容整理
各位院长,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作为继续教育领域的一个新兵,能有机会,在全国最大规模的平台上面分享一下我们的一些思考,我觉得倍感荣幸。我们在教育产品设计定位方面一直在思考几个问题:如何去塑造品牌,怎么和智能技术相结合,以及怎么和全球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这几个主题关联起来,希望我今天下午的这一些点滴的思考,能对大家有一些参考和借鉴的价值。
我分三个方面来讲这个问题,第一个还是要谈到一个大的背景。19大之后,中国社会全面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面临的第一个大的问题就是主要矛盾变了,在教育这个领域,它的矛盾也变了,所以今天我们去面对学生的时候,你问他,他肯定是说我有对美好教育的需求,但是我认为现在的高校也好,我们的教育机构也好,不能够提供我们想象当中的那种美好的教育,这就是教育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宝生部长说,中国今后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干什么?教育均衡的问题,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必须要解决,以此才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那就意味着我们的继续教育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它必须要转型,同时还必须要升级。要一改过去社会对我们继续教育的一种片面的、错误的、不好的认识。继续教育在新的时代应该有新的功能定位,那就是宝生部长提到的,它是解决好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最后一公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最后一部分”的关键性的一种教育形式。
是让全体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教育的重要形式,学校教育它只能覆盖2亿青少年、大学生。中国有14亿人口,怎么能提供更好的教育产品,就得依靠继续教育,这就是我们的使命,对不对?我对继续教育的理解,它和经济社会发展距离最近,这是毋庸置疑的。继续教育也是产教融合最关键的一环,因为我们所教育的学生,他本来就在产业里面,他们的需求应该来说是最贴近产业需求,另外继续教育对普通学校教育的不足也能发挥弥补性的作用,全日制教育有招生名额限制,覆盖面没有那么广。
继续教育在新的时代应该迎来了新的机遇,我们怎么样来承担这种使命,把握这种机遇?严继昌教授在一次报告中提出,继续教育有四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混合式教学,更加注重产教融合,更加注重全周期培养,也就是终身学习。这是美好继续教育应该要做到的几个方面。比如说产教融合这个问题,过去我们培养人的时候出现两种情况:就是你培养的人企业用不上,企业需要的人咱们培养不了。所以你看企业大学现在蓬勃兴起,为什么?人家企业觉得你高校培养的人我用不上,我自己干,我的企业大学培养的人更好用,这个时候就需要产教去融合。
第二个就是混合式教学,混合式教学喊了很多年,我自己本身也是一线教师,也不能完全做到混合式教学,为什么呢?线下教学的质量还是可控的,无论是师生互动,还是测验考核,还是课程考试,都有标准有要求。如果用线上人才培养方式,在质量把控上就要做到更加严格有效。刚刚前面三位专家讲得都特别好,赶紧记笔记,但是我估计只能记住一半。如果来个考试的话,就能记住很多了,考试有考试的好处。
第三个就是要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这里有一个数据,知识大爆炸时代,人类的知识量两年就翻一番,而在1700年以前,需要80年,人类的知识量才能翻倍。这就需要我们快速、完整、自由、协调地发展,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这个时代,每个人压力都很大,连我的父母压力都很大,他们原来不会用互联网,现在为了跟孙子孙女沟通,就必须学会微信,必须学会视频通话。这就是时代的挑战!
第四个是更加关注人的全周期培养。前段时间我们针对校友做了一个调研,临近毕业、毕业五年内、毕业15年内和毕业15年以上,校友需求是不一样的。每一个阶段需要获取的知识也不一样,因为他担任的社会角色不一样。
从美好继续教育内涵出发,我们大胆提出来了一个宏伟的发展目标,就是在天津大学建校150周年的时候,希望能建成世界一流的继续教育学院。一流学院的主要特征就是研究型、开放式和国际化。在高校争创双一流的进程中,继续教育也不能拖后退,也要转型升级。怎么创一流呢?我们提出一个发展思路叫“一体两翼三化四发展”。所谓的“一体”就是研究型。过去的继续教育是对全日制本科教育的复制和模仿,没有体现继续教育的特色,也没有体现在线教育的特色。今年我们成立了一个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引进了一些专家,希望去研究在线教育的规律,终身学习的规律,面向未来的教育规律,以此来指导继续教育的改革。在线教育研究能力是我院的核心竞争力。
所谓的“两翼”,一个是学历网络教育,另外一个就是非学历的高端培训。所有的教育产品都要体现出品牌化、智能化、全球化的特征。从发展理念来说,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和特色发展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原则。
下面,我介绍一下天津大学在教育产品塑造方面怎么去做品牌化、智能化和全球化的。
首先什么是品牌化?培训品牌一定要有精准的定位,同时要有很高的品质和质量。比如很多高校都在开办的总裁班,同质化特别严重,没有体现学校的学科特色和文化特色。如果我们学校也做总裁班的话,我要思考,如何做成一个跟别人不一样的。如果想不出来不一样,那就先不做。
品牌很重要,它也有利于学员更好选择教育产品,而不是被市场忽悠。每个消费者都高度依赖品牌,因为品牌简化了选择过程。要去屑就用海飞丝,定位很清晰,品质有保障。
什么是智能化?这次大会,很多专家的报告都对我启发很大。利用这种大数据,可以更快发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利用智能技术,可以更好改善教学服务能力与运作管控能力,不断提升教学效率。
什么是全球化?大会名称是国际远程与继续教育大会,这就意味着全球化已经在加速,中国已经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认可和接受我们的教育体系。
从科技发展来看,美国人学的是英国人,日本抄的是美国,韩国学日本。中国学谁?改革开放以来,全世界只要好的我们都学。有一天会不会有其他人学中国?肯定是有的!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已经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所以我们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教育产品要走向海外。今天听西交大的郑校长讲他们的思路,国际学院,这就是对外输出。中国职业教育里边有一个鲁班工坊在全球也获得了认可,这就是全球化。 全球化的两个内容:一个是“引进来”,一个是“走出去”,过去我们“引进来”特别多,现在我们应该想一想怎么“走出去”。天津大学有很多优势学科和专业,在“走出去”方面,已经在做一些探索,一会我会讲到这些案例。
天津大学如何实践这三化呢?首先在品牌化方面,梳理总结所有培训项目,确定十个精品项目。
每一个学校都有其特色学科,有一流的师资,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更有丰富经验的积累,科研实力也很强,发挥这些学科优势,开展非学历人才培养,才能树立竞争优势。因为学科强,培养的校友也强,在校友所在的产业拓展培训,也相对容易。天津大学在上一轮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有14个学科排在了A类,化工、建筑、土木、机械、精密仪器和管理等学科实力较强,特色培训项目应该植根这样的学科土壤。比如说国际工程管理方向的培训,为中字头的企业培养了大量海外项目管理人才。再举一个例子,天津大学也是全国十所国家保密学院之一,培养保密干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我们就做这个有特色的项目。其他像军转干部培养、健康管理人才培养、环境产业领军人才培养也都是品牌化的具体体现。
其次在智能化发展方面,我们学院牵头成立了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深入研究在线教育规律,利用市场化的机制提升在线精品课程质量。研究中心整合社会资源,凝聚专家智慧,理论和实践结合,成效显著。
学院非常重视资源投入,组件了11个人的课程制作团队,持续投资更新设备,在线课程制作经验日益丰富。
可能大家会问了,说为什么我们不去依靠第三方机构呢?我觉得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真正了解天大学科发展和教师需求的还是自己的团队,在线课程开发效率会更高;第二,真正能够把握学校人才培养规律的还是自己的团队,第三方机构标准化课程制作流程,不能体现学科特色。第三,就是成本会低一些,应急效果更强。
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个智能化案例。我们在福建有一个校外学习中心,叫象形学习中心。这个中心给自己定位是世界级顶尖的蓝领服务商,为什么这么定位呢?从2012年开始,这个中心就只针对泉州本地的制造业企业职工提供学历教育服务,不从社会上招生。在招生达到一定规模后,学习中心不断提升教学服务水平,开发完成了一个网络平台,现在在平台上有400万蓝领工人。平台首先提供的是教育产品,然后是生活和社交产品。通过大数据能够分析到蓝领工人目前职业能力上的不足、精神的健康程度以及生活需求层次。
有了这些分析以后,就可以开发不同类型的课程,比如心理辅导方面的、情感方面的或者职业技能方面的,从而能够提升工人的效率及生活的品质。最新的进展,该平台进一步整合第三方服务,把超市、唱吧、礼品店开到了工厂,利用线上线下互动的形式,进一步加强企业主与雇员之间的联系。这就是大数据带来的变化,教育变得越来越智能。
象形学习中心还开发了一个手机APP,集学习、培训、娱乐、社交、福利、企业信息发布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不断增强雇主雇员的互动,能够让最不被人关注的蓝领工人得到更多的关怀,也能引领雇员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最后是全球化发展方面的探索。我举国际工程管理这个大培训项目。为响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很多中国企业勇敢走出国门,但是因为缺少国际项目运营经验,国际化业务受阻。为培养国际工程管理紧缺人才,天津大学组织专家开发了课程包,既包括国际项目管理领域的专业知识,也涵盖外语、商务礼仪、沟通与谈判、跨文化交流等模块。在雨季停工期,派专家前往海外项目建设地点授课,解决工学矛盾,推进海外项目的落地。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心得和思考,有不到位的地方,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期待中国的继续教育能达到品牌化、智能化、全球化的高度,期待继续教育变成和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并驾齐驱的重要教育形式。谢谢。
(整理:中教全媒体 付安然)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