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让象牙塔与现实无缝衔接—专访腾讯公司副总裁王巨宏
作者:    浏览:11605

面对高速发展的行业和新经济、新科技对新人才的高标准需求,腾讯在人才培养方面有何独到见解,且听腾讯公司副总裁王巨宏分享。

腾讯公司副总裁 王巨宏

腾讯公司副总裁,技术管理委员会主任,并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专家组专家。有近20年的IT及互联网行业从业经历,牵头承担企业云、城市街景、人工智能等多个国家项目,同时主导建设和运营腾讯微校、TAPD、腾讯乐享、腾讯犀牛鸟等智慧校园、校企合作及企业应用多款产品。

作为中国互联网公司三巨头之一,腾讯公司不仅在业内是翘楚,亦积极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并在教育领域投入由来已久且持续、坚定。自2006年起,先后启动高校合作,携手清华大学成立“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在全国20多所高校开设创新俱乐部,和海内外70多所高校进行科研合作,并于2017年4月正式和教育部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发起犀牛鸟教育合作计划。

面对高速发展的行业和新经济、新科技对新人才的高标准需求,腾讯在人才培养方面有何独到见解,且听腾讯公司副总裁王巨宏分享。

01. 产教融合之路

“促进自身发展,统筹兼顾整个生态链,

推动行业实现快速提升的良性循环。”

Q:作为一家高科技公司,携手高校开展人才培养属于一种跨界行为,腾讯为什么要开展产教融合?

王巨宏:首先,对于腾讯来说,后备人才源源不断的输入是公司发展最核心的要素之一。

再者,传统教学理念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偏重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对现实产业环境缺乏一定认知,例如在学生的传统观念中能够正确编写代码就可以解决问题,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诸如安全、成本乃至用电等多方面的问题,否则依然不能将代码转化为安全的产品投入应用。

因此,我们希望通过产教融合把产业界的理念融入高校的教学中,让学校培养的人才更适合产业的实际需求。

最后,一直以“开放”作为公司发展战略的腾讯希望能够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加强与高校的紧密合作,通过“播种”让整个产业链中的合作伙伴收获“累累硕果”——更多优质的人才,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统筹兼顾整个生态链,推动行业实现快速提升的良性循环。

“致力让学生从多维度感受到真实的产业环境,

为今后步入社会夯实基础。”

Q:据悉,腾讯旗下拥有腾讯高校合作、腾讯微校、腾讯课堂等多款教育产品,在开发此类产品的过程中,与大学合作先后经历了哪些阶段?

王巨宏:最初,腾讯首先在科研方面与高校共同推出腾讯高校合作,这一方面得益于国家鼓励和支持企业协同高校开展科研的相关政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加速推动技术的更新迭代。

因此机缘携手高校开展合作后,我们发现在高校培养的学生中,除了科研型人才以外,还有更大群体的学生是以进入产业工作为目标导向的,即从事行业所需的工程师等岗位。

而科研人员与产业工程师无论是培养方式还是培养内容都有很大区别,因此我们推出了腾讯课堂,为高校提供更多产业内容的课程资源,希望能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添加来自产业界的“养料”帮助他们更快、更茁壮地成长为产业所需人才。

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学生在学校中不止是进行学习这样一个简单的行为,更是生活在校园中,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基于此我们进一步深入,即去搭建一个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质量和效率的平台——腾讯微校,希望能通过多款侧重点不同的产品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点滴构建起智慧校园,致力让学生从多维度感受到真实的产业环境,为今后步入社会夯实基础。

“需要寻求稳健与快速迭代之间的平衡。”

Q:对于一直以高校作为育人主体的教育体系来说,企业的融入遇到了哪些阻力和困难?是如何克服的? 是如何把自身的理念和技术转化为教育资源,带给高校的老师和学生?

王巨宏:在与高校协同进行产教融合的过程中,面临最大的一个难题就是思想观念的问题。企业更多的是希望能够把产业界中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带入到高校,并融入实际教学中,而高校本身有自己的教学方式,并且有一定的稳定性,然而互联网、计算机产业的更新速度快,要赶上产业的发展,就需要寻求稳健与快速迭代之间的平衡,因此需要双方能够在理念上达到相对高的匹配度和认同感。

当面对这样的困难时,我们一般选择让事实说话,通过一些合作成果好的案例分享,让越来越多的高校看到产教融合对学生以及学校自身带来的益处,促使其观念发生转变。

总体来说,将产业的技术、理念转化为适合高校的教学资源不仅需要企业和高校双方针对不同的学生来源、教师资质、高校培养人才方向等方面进行大量、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工作,为每个学校量身定制适用其的课程体系,而教学成果却需要经历4到5年时间在学生毕业后才得以彰显。

因此,在合作过程中我们发现有慧科集团这样既深谙教育规律又懂产业的合作伙伴,不仅能够及时、迅速地洞悉行业发展方向和人才需求,以先进的教育研究方法论来规划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开发教学案例及实践项目,进而形成系统的综合教育解决方案,助力高校优化增量,升级专业与课程体系结构,并通过专业的教学运营确保教育质量监控反馈,真正提高教学系统的运作效率。

02. 新工科在行动

“面向新经济的人才应具备交叉复合特征,

这就需要更为深入的产教融合。”

Q:去年4月,腾讯与教育部签署教育合作备忘录积极投身新工科建设,是出于哪方面考虑?

王巨宏:从宏观层面来看,伴随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面向新经济的人才应具备交叉复合特征,这就需要更为深入的产教融合。

腾讯愿意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为产业培育创新型人才,同时呼吁更多社会企业加入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共同构建未来教育新生态,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智力支撑。

微观层面,高校教师可以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整体规划下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又满足其通过产业赋能的需求,从师资供给端形成更前沿、系统、完善的教学体系。

“专业能力是基础,

还要注重实践能力的提升和眼界的开拓。”

Q:新工科背景下,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什么样新的要求?

王巨宏:作为新型工科人才,专业能力是基础,还要注重实践能力的提升和眼界的开拓。

第一,学生需要接触更多真实的企业实践场景。现实中企业有非常多问题亟待解决,很多学生却依然停留在并非都符合现实需求的虚拟问题中,因此在新工科对实践能力的高要求下,学生需要利用腾讯云等平台的真实环境进行实践。

第二,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部分学生平时关注的注意力会放在企业薪资待遇等方面,而对于企业近期动向、发展脉络、可能存在的问题及企业与自身的关系却很少去思考,建议学生要更多关注企业实际问题,并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帮助企业分析和解决问题。

第三,学生需要增强对行业知识和背景的了解。现在很多学生对于行业或企业的整体认知是模糊、浅显的,然而只有做到求甚解才能真正打磨出最终服务于人的需求的产品。

“深入的产教融合,

是引入慧科集团这样的教育企业的价值所在。”

Q:面对新工科的要求,企业、高校和政府可以怎样更好的参与到产教融合的过程中?

王巨宏:对于企业来说,需要转变思维,把技术、理念真正转变为符合高校教学要求的教学资源。不同于单纯的技术、案例分享等,如何将前沿技术转化为系统的综合教育解决方案,让学生面对真实案例能够轻松上手、在学习的中间过程加大难度、学习后期附加挑战性任务,是需要深入的产教融合,这也是引入慧科集团这样的教育企业的价值所在。

对于学校来说,最重要的是打破固有理念,接纳并认同企业在基础研究领域的作为。此前,腾讯的科研团队曾与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周志华老师的团队做过一次“每人8分钟”的活动,即双方团队的每个人用8分钟时间阐述自己科研理念,阐述结束后高校老师对企业科研团队的科研能力表示赞叹,这样的信任度对产教合作的开展大有裨益。

同时,也建议高校不以投入资金的多少作为选择合作对象的重要标准。真正能够提升学生能力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能够为学校提供合适的课程、配套的教学设备、配套的教师培训体系等才是赋能学生的重要因素。

此外,也希望政府能够从顶层设计角度加大支持力度,搭建更多、更优质的平台,提供更充足的资源,为产教融合提供更良好的合作大环境。

03. 创新与展望

“腾讯拥有最新的案例、

前沿技术及实验、实践平台,

而慧科集团更了解高校,深谙教育规律。”

Q:目前,腾讯正在携手慧科集团共建“互联网+”学院,在社交、视频、金融、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开展合作,您对此有何展望?

王巨宏:我认为这是一项很好的合作。作为行业领军企业,腾讯拥有最新的案例、前沿技术及其实验及实践平台,而慧科集团则更了解高校,深谙教育规律。双方合作后能够加快课程开发速度,使最新的技术、产业需求等快速进入学校。

这样,一方面能够通过双重把关把课程内容经过多次打造、迭代形成精品课程,另一方面在产业快速迭代的背景下,迅速形成规模效应,能过让更多的学生在短时间内接触到前沿优质的教育资源。

来源: 慧科集团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www.ccotver.com/i/21706.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