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周洪宇(中)、葛道凯(左)做客中国教育报刊社“两会E政录”演播室,就“新时代如何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话题接受了本报记者张东(右)的专访。本报记者 张劲松 摄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与此同时,中办、国办又印发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描绘的“教育蓝图”将如何实现?新时代,我们要如何推进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战略,又将如何推进教育强国?
3月11日,两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和江苏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省委教育工委书记葛道凯,做客中国教育报刊社“两会E政录”,与我们一起探讨这些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
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点,可能现在就是以深化教育领域的“放管服”改革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放”就是选择放权,政府下放过多的行政权力,对政府的角度进行重新定位,厘清政府、市场、社会边界的相互关系,防止政府在管理上出现错位、越位或者不到位。“管”是进行管理变革。“服”就是优化服务,减少行政审批干预,提升政府供给的服务质量。这是目前教育现代化的一个关键方面。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省委教育工委书记葛道凯:
新时代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我们需要推动教育实现“五个转变”。一是发展重点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更加注重结构优化转变,二是发展方式由注重刚性保障向更加注重弹性供给转变,三是发展要求由注重达标考核向更加注重特色品牌转变,四是发展取向由注重学校建设向更加注重师生成长转变,五是发展评价由注重水平高低向更加注重人民满意转变。
新时代为什么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记者:您能否为我们分析一下《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制定的宏观背景?
周洪宇:《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制定的宏观背景可以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分析。
从国内来看,首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这一大背景下,教育现代化要根据“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教育现代化做总体设计。这也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期盼而做出的实际行动。其次,教育发展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智力支撑。
从国外来看,首先,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兴起,对教育、社会,对人类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影响。当然,这对教育来说,也是一个重大机遇。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会重塑我们的教育理念、内容、方式等。我们要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做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
其次,《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也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履行我国对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承诺,为世界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的实际行动。2015年,联合国出台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该议程提出17项目标,第四项与我们有关,是要确保包容、公平、可持续发展的优质教育。同时根据该议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台了《教育2030行动框架》,中国是议程的签约者,要作出中国的回答、写出中国的篇章。
记者:江苏一直是教育大省,也是教育强省,教育现代化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据您分析,在新时代,江苏教育的发展面临哪些新的形势?《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出台,对于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的建设,有何重大的指导意义?
葛道凯:我们都知道,现代化是我们国家教育的旗帜,当我们说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及《实施方案》的时候,有几件事情是必须要提到的。
第一件大事是党的十九大的召开。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对加快教育现代化做了总体的部署。
第二件大事是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标志着我们国家的教育现代化进入了新的阶段,开始了新的征程。从这个角度看,全国教育大会是开启教育现代化新征程的动员大会。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实施方案》,就是我们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路线图,也是总纲领和总指南,体现了教育现代化的国家意志。
江苏是全国最早提出并探索教育现代化的省份。江苏的教育现代化探索是从1993年开始的,到现在经历了26年的历程,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以改善办学条件为主要任务。第二个阶段是从本世纪初到现在,以提高办学水平为主要任务。从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开始,我们进入了第三个阶段,主要任务是高质量发展。去年年初,我们就开始规划江苏省的“教育现代化2035”,举办了一系列研讨会,听取各方意见。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实施方案》出台以后,我们正在对标中央精神,修订省里的规划和实施方案。与此同时,我们还要针对江苏的实际情况,出台一些配套性的、操作性比较强的文件,通过问题的真解决来推动教育发展的大提升。
记者:您认为江苏省的省情是什么样的,有哪些特殊问题需要解决?
葛道凯:我们的教育改革一直在进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教育发展日新月异。之所以说江苏教育开启了新时代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是因为我们感受到江苏教育面临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都在发生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相参照,教育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教育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对基本教育资源的需求与基本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在这一阶段,教育主要矛盾是公平与效率(普及与提高)的矛盾。
第二个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教育基本矛盾转变为人民群众对普及教育资源的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不充分的矛盾。在这一阶段,教育主要矛盾是办学条件与办学规模的矛盾。国家急需大量建设人才,但是学校办学条件亟须改善。
第三个阶段是以2001年中央政府宣布“中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为标志,教育基本矛盾进一步转化为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巨大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在这一阶段,教育主要矛盾是普遍提升与重点突破的矛盾。
第四个阶段是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分析社会主要矛盾的思想方法,来研究当今教育的基本矛盾。在当今江苏教育的实际中可以进一步具体化为,教育基本矛盾为教育供给的单一、粗放,与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多样、个性之间的矛盾。
怎样理解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理念
记者:《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了八大基本理念——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其中,第一个理念就是“更加注重以德为先”。而且,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立德树人”。您认为,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德育”有哪些重要的作用?
周洪宇:德育在整个人的发展过程当中,毫无疑问起着基础性、统领性的作用。说它是基础性的,是指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德育为先,德育是基础。从统领的角度看,德育在我们整个教育事业中、在人的成长中是统领性的。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记者:马克思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衡量标准和最高目标。这八大基本理念,大部分是从人的发展角度来谈的,充分体现了对教育规律和成长规律的尊重。教育现代化对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有什么重大意义?对此,您是怎么理解的?
葛道凯: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我们知道,教育是社会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但这个社会活动是有特别定义的,叫作“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到,人在教育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不难理解,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教育一定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在人的现代化进程中起主导作用。国际上有学者认为,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是很多人认为,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副产品。
其实,人的现代化不仅不是国家现代化的副产品,反而恰恰是现代化的先决条件。人的现代化实际上就是实现人从传统人向现代人转型的过程。国内也有学者认为,人接受教育程度越高,现代意识也就越强。由此可以说,只有经过适当的教育,人才会成为社会人、有现代素养的人,才可能实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记者:《实施方案》中提出,推进教育现代化区域创新实验。您认为,教育试点、区域创新对于教育改革的推进、重要政策文本的出台有什么重大意义?
周洪宇:从历史角度看,我们的教育改革创新,一般会选择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或其他条件比较成熟的地区进行试点。这符合教育工作的规律。中国是一个大国,东中西部教育发展不平衡,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教育改革创新,最好是通过某些地区或者学校进行试点。所以在近现代教育史上,都是先进行学校、地区的区域性推进,积累了经验和教训,然后再推广到其他地方。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先从区域的角度来试点,符合教育工作的规律。
从现实的角度看,教育工作的推进也有先区域试点再全面铺开的特点。比如,江苏的教育现代化建设,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等,各方面条件都比较成熟。
记者:葛厅长,3月5日,您在发言中表示,江苏省愿意在教育部的指导、支持下,继续积极为全国教育现代化“探路”,建议教育部将江苏列为教育现代化建设改革试验区。在江苏省近年来的教育发展中,有哪些宝贵经验?
葛道凯:江苏教育现代化已经推进26年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一些体会。首先是政府主导。在这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三件事情:加强省级统筹、突出指标引领、实行工程带动。
记者:接下来要做的工作是什么?
葛道凯:只有政府主导是不够的,还要有科学的规划。我体会,这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行规划。在实践中,坚持以小康社会建设为基础并与小康社会进程基本同步、适当提前2至3年的原则,对教育现代化建设进行规划。结合全省区域发展差异进行规划,在立足整体、统一标准的同时,对苏南、苏中、苏北实施差异化策略。下一步,我们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要任务,重点是发展适合的、多样化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记者:具体要做好哪些方面?
葛道凯:有了政府主导和科学规划,实施过程中还要分类指导。一方面,推动条件较好的地区先行先试、提供示范。另一方面,指导基础薄弱的地区积极探索、稳步推进。
政府有了规划,也给出了指导任务,能不能落实?就要评估。我们建立了相关机制,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评估的规划,学校负责建设实施,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负责评估验收。下一步的重点是促进办出特色品牌。
还有一条不可少,就是社会参与。我们一方面鼓励支持民间资本投向教育,另一方面推动形成政府评议和群众评议、专业判断相结合的教育治理状态。总的来说,教育发展到今天,社会参与还是不充分的,特别是在教育教学的组织上。
怎样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记者:您认为,当前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点应该在哪里?
周洪宇: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点,我个人理解,可能现在就是深化教育领域的“放管服”改革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特别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治理的现代化促进教育现代化。
我把教育领域中的“放管服”改革概括为一个中心、四大改革和保障。一个中心是指人才培养。四大改革是指办学体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和转变政府部门职能。
“放管服”改革怎么理解?“放”就是选择放权,政府下放过多的行政权力,是对政府的角度进行重新定位,厘清政府、市场、社会边界的相互关系,防止政府在管理上出现错位、越位或者不到位。“管”是进行管理变革。“服”就是优化服务,减少行政审批干预,提升政府供给的服务质量。这是目前教育现代化的一个关键方面。
记者:对教育行政部门而言,推进教育治理,我们还要做哪些变革,以适应当前形势及其变化?
葛道凯:刚才周主任提到教育治理的“放管服”。对政府来说,我的体会是,“放管服”就是要尽可能地调动社会各个方面,让教育的各个系统、环节、领域都能够把大家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发挥出来。
教育现代化进入新阶段以后,教育治理会有所不同。要实现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解决新时代教育的基本矛盾,我们要实现五个方面的转变。
第一,发展重点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更加注重结构优化转变。比如,在基础教育领域,我们开展了教育资源盈缺状况的预警,综合运用匹配系数法、回归模型法等统计分析方法,充分考虑育龄人口变化、生育政策调整、城镇化进程和人口流动等多重因素,科学测算各地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等各学段学龄人口数,为各地政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发展方式由刚性保障向更加注重弹性供给转变。弹性供给则是满足社会教育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客观要求。弹性供给是教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表现。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所要引导的走班制就是弹性供给的实现形式。
第三,发展要求由注重达标考核向更加注重特色品牌转变。前面说到,指标引领是江苏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有效手段和宝贵经验。但是,指标引领、达标考核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一政府主体的推动方式,符合教育现代化建设初级阶段的特点要求。“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高质量的教育一定是各具特色、百舸争流的教育,一定是品牌众多、示范引领的教育,需要的是自下而上的,多主体参与、多中心凸显、突出特色品牌的发展模式。这应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较高级阶段。
第四,发展取向由注重学校建设向更加注重师生成长转变。建设学校是为了师生的成长。有一次我去看一家幼儿园,有位同志问,幼儿园怎么不修大草坪?老师说,我们原来有大草坪,孩子们不喜欢,改成山丘孩子们就喜欢了,因为可以做游戏。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我们要把关注师生的成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第五,发展评价从注重水平高低向更加注重人民满意转变。提高水平和人民满意是既紧密相连又相互区别的一对事物,提高水平是人民满意的前提和基础,人民满意又是提高水平的目标。关键在于,教育评价导向是不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
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怎么面对传统与世界
记者: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也会有一些事物,特别容易被“席卷而去”,比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您认为,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周洪宇:我们对传统文化教育在理念上要有全面、清醒的认识,通过有效的教育渠道,把传统文化里优良的部分体现并展示出来。当然,我们还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对传统文化研究得越深,越能知道它究竟好在哪里。如果不进行研究,简单地拿来就用,对我们现代学生的成长可能是不利的。
记者:《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愿望。请您分析一下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现状。
周洪宇:长江教育研究院刚刚发布《中国教育国际竞争力指数》,我们经过研究发现,中国的教育竞争指数在全球38个可比较国家中排在第20位,和世界教育强国之间在很多重要的指标上差距不是太大。对于有些过去我们认为表现不太理想的方面,这次研究有新发现,比如教育投入指数位居38个可比较国家中的第13位。中国教育竞争力情况总体上很好,但与世界教育强国之间还有一定差距,还不能过于乐观。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