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演讲|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理事长、暨南大学副校长张荣华:高校如何推动 ‘金课’建设支持教学改革
作者:    浏览:12100

​7月22-23日,2019(第六届)MOOC发展大会在京盛大召开。本次大会由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指导,中教全媒体主办。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理事长、暨南大学副校长张荣华以“高校如何推动 ‘金课’建设支持教学改革——暨南大学的探索与实践”为题作了演讲。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理事长、暨南大学副校长张荣华

现场精彩演讲

大家上午好,应会议的要求我来汇报一下暨南大学和粤港澳大湾区联盟关于慕课课程的建设和应用情况。慕课课程的建设目的是什么,是建设慕课吗?实际上慕课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抓手。我汇报的题目是高校如何推动“金课”建设支持教学改革—暨南大学的教学实践,演讲分为学校的基本情况、“金课”建设情况,“金课”应用情况和“六维一体”高校教学信息化推进模式实践四个部分。

暨南大学1906年成立,到现在有103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素有“华侨最高学府”的美誉,于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暨南两个字来自《尚书·禹贡》,暨南大学现有5个校区,建校至今,共培养了来自世界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万名各类专门人才,其中为港澳地区培养人才7万多名。学校现在有本科专业9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3个。

首先,我从三个方面介绍暨南大学的金课建设的情况:

1.以在线开放课程助力双一流学科建设

在理念上,学校2014年4月份就启动了在线课程工作,并且在校内进行慕课建设的研讨。在组织结构上,2014年9月暨南大学成立了由书记、校长做组长的“暨南大学MOOC课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暨南大学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在实践上,学校第一期启动了5门课程进行慕课试点建设,2016年启动了第二期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学校这些年在慕课建设上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慕课建设的氛围营造上面,从学校到院系,形成了慕课建设与应用的良性氛围。学校现已建设了60门在线开放课程,有33门课程在中国大学慕课、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超星、智慧树等平台上线。截至2019年7月份总选课人数超过150多万人次,单次选课超过1万人的课程有15门。学校在课程建设中注重学科布局,突出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遴选了新闻、法学、管理、华文教育等优秀课程进行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

暨南大学是一所侨校,把弘扬中华文化的课程作为特色课程进行建设,比如《红楼梦》、中医养生这样的课程。同时,还聚焦时代主题开发建设关注社会发展的课程,比如创新创业和生态文明课程的建设。此外,还发展通识课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发挥侨校的特色,服务海外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2.加强实验教学狠抓虚拟仿真实验

去年9月份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学校针对暨南大学生源特点和人才分类培养需求,从侨生“动手能力强、乐于接受新事物”等特点出发,依托双一流建设学科群以及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优质资源,加快机制创新,引导教师开发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推动教学应用,为学生个性化培养、多元化发展提供支撑条件,形成了以虚补实、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氛围。2019年4月,教育部公布了2018年度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评审结果,我校获批5个项目,获批总数与武汉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4所高校并列全国第一。该5个项目均来自于我校双一流学科——生物医药学科群。截至目前,暨南大学共培育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5 个,累计获批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6 个。

3.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建设WE创教学空间

在金课建设方面第三个内容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建设WE创教学空间。我们围绕学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双引擎,即三三本科教学治理体系和卓越未来创新人才教育计划3.0版搭建了一系列创新创业平台,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赢在创新暨南大学本科生创新大赛、卓越未来创新人才教育计划、大学生众创平台的VE创空间、暨南大学本科生创新俱乐部五个方面的内容。

很多学校都在开展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大创系列体系,暨南大学立项国家级项目13项,省级项目150多项,校级项目500多项,参与的本科生人数2000多人,部分学院参与人数比例超过了60%,投入项目经费超过400万。大创体系在学校形成了很好的氛围,近五年来学校获批的国家级项目570多项,省级项目856项,校级项目2126项,参与人数11000余人次,获得专利50项。

学校还举办了赢在创新大学生本科创新大赛,2013年至今已举办11季52场,有340多个项目参赛,12000多人参与。目前“赢在创新”已发展成一个品牌(已注册商标),大赛以独特的赛制、形式及突出成果受到《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广东电视台、《南方日报》、《澳门日报》等境内外媒体广泛关注。

学校强化多维创新元素,构建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卓越未来的创新人才孵化项目是结合学校综合性大学不同学科的特点,进行了卓越未来的创新人才孵化项目。创新教育的WE创空间于2015年3月份启动,2016年11月,全国首个WE创港澳台侨青年众创空间在暨大揭牌。到目前为止有50个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入驻了WE创空间。五个校区都开展了这样的活动。此外,学校于2012年成立暨南大学本科生创新俱乐部,其宗旨为“弘扬学术精神,培养创新意识”。

接下来,从五个方面跟大家汇报一下金课在暨南大学的应用情况:

1.学校教学设立SPOC教学实践专项项目,促进教学创新。在学校一直定位慕课实践是促进教学创新的抓手,2017年依托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设立SPOC教学实践专项,首批立项27个项目,开展教学创新应用。

2.加强MOOC创新应用,促进多校区教学均衡发展。多校区的办学是一个常态,校区之间的资源均衡发展的问题是一直在探索的,慕课的创新应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2016年9月进行了“MOOC+视频互动课堂”的多校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视频互动课堂学时需不少于课程总学时的1/3,主播地点在多个校区间轮换进行。近三年来,已有8700名学生选修了多校区授课的课程,促进了多校区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发展。

3. 加强MOOC创新应用,开展校际和企业协同合作教学。学校不少课程是和其他高校合作开发建设,还有企业参与进来。《生活中的货币时间价值》课程先后在“好大学在线”、“中国大学MOOC”上线运行,完成7轮课程教学运行,在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广东金融学院等10多所高校使用,累计学习者超过40000人;其中,修学分的高校学生人数超过4500人。2018年5月,该课程被国家能源集团管理学院认定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用于国家能源集团干部培训。

4.加强MOOC创新应用,率先开展MOOC直播教学。慕课创新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地发展而进行深化,学校在慕课建设的过程中也是不断地和信息技术新的发展技术前沿结合起来,比如直播教学。《中医诊断学》课程是在慕课课程最早开展视频直播教学的课程之一,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达到了14769人。《营商的法律智慧:商法》课程邀请法律界大咖一起参加课程直播,聚集聚社会热点、焦点法律案件。

5.共同发起湾区联盟,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校集群发展。我们在进行慕课建设和应用的过程中,共同发起了湾区的联盟,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的集群发展。2018年11月,暨南大学等11所高校牵头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联盟现有62所成员学校,港澳有5所学校参加。联盟以深化湾区高校课程建设开发,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宗旨,积极综合粤港澳三地优质师资和课程资源,推广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混合教学模式,形成在线开放课程市场化共享机制,打造了一批全国领先的湾区金课,成为全国颇具影响力的课程联盟。

联盟采用集成开放的方式建设了门户系统,吸引爱课程、超星、智慧树、学堂在线等国内七大主流MOOC平台加盟,实现了跨平台统一认证、多维度课程搜索、全方位数据分析的课程选、学、用一站式服务,目前,上线课程已达557门。联盟开展慕课建设常态化交流活动,并参加中国MOOC大会,加入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联盟推动三地高校课程应用、共享与合作,在联盟里面开展课程应用共享和合作,并做了非常多的有益的探索,组织了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广州大学9所高校进行特定课程跨校选课及学分认定试点工作,探索基于联盟平台的在线开放课程创新应用模式。

最后,汇报一下暨南大学六维一体高校教学信息化推进模式实践情况。

教学信息化是高校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信息化水平高低已经成为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如何解决信息技术教学“偶尔用、层次浅、流于形式”等问题,暨南大学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出发点,构建了“六维一体”教学信息化推进模式,进行了16年实践,以突破高校信息化教学问题瓶颈,激发高校在教育理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上进行深刻变革,取得显著效果。学校结合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律,紧抓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应用这一教学信息化推进过程中核心问题,从环境、资源、应用、能力、组织和制度六个维度构建了“六维一体”高校教学信息化推进模式,形成系统联动反应、规模绩效和连锁效应。此外,该模式作为教学成果在广东省获得教学成果二等奖。

第一,环境构建是基础—完善教学设施。学校从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了建设。建设了新型的智慧教学环境、“雨课堂”移动智慧教学系统,并构建时时能学,处处的可学的云教学环境。2017年把卫星宽带多媒体教学系统升级为教学资源服务平台,传送32套电视节目并进行实时施本地录制,建设了云视频的制作平台,并构建了方便易用的教学资源制作环境,积极营造信息技术支撑创新人才培养的人文环境。

第二,资源建设是关键—重构了教学内容。暨南大学通过校级信息化教学专项项目引领,建设了优质网络教学资源。三年来学校教师资助开发的教学资源共获得国家级奖励126项,省级奖励128项。在创新工程的带领下,学校积极鼓励教师以团队合作形势进行信息化资源建设,经立项建设的优质资源达到2331门课程,2017年教学平台活跃的课程达到了600多门。在资源建设方面,学校与时俱进,建设慕课课程,推动在线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深度融合,学校建设了60门MOOC课程,已有33门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等平台上线,总选课人数超150万人,13门课程获得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有10门课程入选中国大学慕课奖学金课程,6门课程入选了学堂学分课。

第三,教学应用是核心——创新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应用普及率显著提升,课程数量显著提升,教学效果比较好。在应用方面,形成了8种信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新型学习模式。网络教学平台与本科课程中心对接,覆盖100%的本科课程,实现平台课程与本科课程同步建设;研究生课程网络课程门数106门,覆盖23个学院;10多万学生从中受益。

 第四,教师培训是先导—提升教学能力。在进行教育信息化里,学校把教师的培训作为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支撑,开展了多元化、多层次的培训,创新培训模式。学校也编写了培训的教材,同时进行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学校通过组织制度建设和持续培训,将教育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制度化。10多年来,累计培训教师6000多人次,全校专业教师人均被培训2次以上。通过培训快速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应用水平,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第五,组织机构是支撑—强化服务管理。学校进行信息化组织机构调整,理顺体制机制,并整合多方力量,形成多群体参与的三级架构。做好顶层设计,在学校层面上了成立了教育技术工作指导委员会,成立在线课程建设的领导小组。在推动过程中,我们分领域建设了校内的教师联盟。

第六,政策制度是保障—确保工作高效执行。暨南大学构建了教学信息化相关制度,形成教学信息化发展的长效机制,多部门协同创新,确保高效执行。为提升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出台了教学资源制作方面的激励措施和政策。设立信息化教学专项项目,按需适时立项共1013项。通过需求分析、顶层设计、反馈实践的方式,系统构建匹配信息化教学的长效机制和保障制度,发布教学信息化相关文件17份,对教学信息化的开展给予了政策层面的有力支持。设立“网上的优质示范课程”“SPOC教学实践”等信息化应用专项项目,给予经费支持,并根据应用情况给课程评定等级,予以相应的奖励。

各高校在教学信息化方面有很多优秀的经验,暨南大学这几年在“金课”建设促进教学改革,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有益的尝试。今天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够对大家有启发。

我的报告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www.ccotver.com/i/24396.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