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业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兼本科生工作部部长马岱
现场精彩演讲
河北工业大学是河北省省属坐落在天津的高校,学校于2013年启动了本科教学专业评估和校内课程评估,在这个过程中专业评估找到了好抓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校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契机,引导各个专业参加认证和评估,到目前为止,学校八个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虽然课程建设建立了自己的课程评估体系,但仍然停留在传统课堂教学的思路上,未能取得突破。2015年,信息化和慕课建设为课程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是一个很好的抓手,学校随即做了一些探索。
去年开始提出来要消灭水课、打造金课,金课肯定是好的课程,水课是不好的课程。学校任宝山老校长曾经号召全校教师建好课:好的课程是讲一、练二、考三,不好的课程是讲三、练二、考一。
从根源上看,水课的产生与前些年学生数量快速增加而教师数量相对不足有很大的关系。要在课程中让老师和学生实现三个转变,对消灭水课打造金课非常重要。首先,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其次,从课堂教学为主转变为课内外相结合;再次,对学生从仅结果评价转变为综合评价。因此学校在教学管理、政策和制度方面开始逐步改革,允许教师加大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比例,并对教师实施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新问题给予接纳和认可。
河北工业大学教学管理机制创新的目标为打造“三课两平台”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三课是课件、课堂和课程,两平台是传统多媒体教学平台和互联网平台。原则是坚持问题导向、引进与建设并举、建以致用、用以促学,地方高校相对更多的任务不是建课而是用课,学校在建课过程中严格审查,要求老师说明建课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和如何应用。
政策支持,引导教师投入智慧教学改革。学校出台相应政策,对老师使用混合式教学给三倍工作量认定,自建课程首轮上线给予四倍工作量。建课有专项资金。通过政策引导,让教师集中精力,提高积极性。
在机制创新方面,首先,进行新工科专业改革下的课程重构。以工科为主的学校,在推新工科建设过程当中面临如何实现专业及学科的融合的问题,因此很多学校把专业大类招生分流培养,但在制定课程培养方案时发现不同细分专业对学生的要求完全不同,在基于慕课的基础上把知识重新碎片化,按照专业不同的要求提取出共同的部分放到慕课平台供学生学习,通过推进混合式教学能较有效解决课程重构问题。同时,例如学校工程图学课程进行了课程的重构与慕课的建设,在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还开发了基于AR的辅助学习系统,通过辅助学习系统让学生更加直观、方便的学习。提高了学校效率与兴趣。他们还在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中也总结出了“问题解决迭代式课堂”模式,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新问题离开课堂,寻求解决方法,提升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升级。
其次,建立教学+科研+信息化一体化教学团队。在这方面我校化工原理教学团队做了积极探索,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工类最重要的专业核心课,老师在讲的过程当中发现如只讲原理,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因此老师把自己横向科研与相关科研内容加入到课程中,并组织学生参与研究性实践或教学竞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目前引入天津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原理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极大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展了学习空间。
再次,强调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注重能力培养。在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的转变上,河北工业大学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了“大学英语七能拓展”课程,实现了课上学习和课下翻转,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满意率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第四,引进与培育打造一流课程。作为工科院校,青年教师面临着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接触工程实际或一些青年老师都没有去过工程现场的问题,把青年教师送到工程一线需要时间,但很多课程注重时效性。因此学校建设了“建设项目管理”课程,13位项目管理方面的名师讲述工程实例30余项,4位青年教师将实际参与的工程项目有机融入,课程效果非常好,学生可以在课堂接触更多案例,增加工程视野。
第五,要有教学支持和保障,要对教学环境进行持续的改造,形成真正的保障机制,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模式需要不同的学习空间支持。在改造过程中,课堂改造从改变教室做起,在推进智慧教学过程中,使用一些面向学生的软件完全能够较好地发挥作用,河北工业大学是最早使用雨课堂的一批高校之一。河北工业大学的基于雨课堂和SPOC平台的电路课程混合式教学,提高了教学水平,提升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整体水平。通过混合式教学,实现了我们所提倡的讲一练二考三。过去更多的时间用在讲课上,现在把讲课提前而把有效的课堂时间用于回答问题和解决学生的问题,当然这也是教师教学的更大挑战和提高。
课程建设对于专业的持续改进和提高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信息化也有很重要的作用。河北工业大学通过信息技术支持建立了双流程优化,六环节持续改进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该体系把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分开,同时又相互融合,将课堂教学、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教学过程进行了全面的优化,该体系有效提高了课程质量和专业建设质量。
最后谈几点展望,首先,通过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入融合能够实现新时代下我校工学并举特色的传承和创新;其次,信息技术平台与实验平台重构专业学习空间,提升我校办学与兴工的能力;第三,信息素养的提升拓展教育资源,提升立校与报国能力与水平。
非常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