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
为了更好地把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殷切期盼转化为“大有作为”的生动实践,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实现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加快由数量普及阶段转向内涵发展阶段,教育部等9部门日前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落实好这个《行动计划》,需要国务院有关部门协同配合,也需要社会各界广泛支持,更需要职业教育战线凝心聚力、奋进实干。
巩固职业教育的中国特色和类型定位
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把握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遵循,坚定方向、走对路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我国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类型定位、根本任务、办学方向、办学格局、育人机制、价值追求、舆论导向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须把握两个重点:一方面,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充分认识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意义,全面贯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工作方针,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加快建设国家尊重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享有技能的技能型社会;另一方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以立德为根本、以树人为核心,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创造条件,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要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的谋划部署,把握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正本清源、守正创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功能与地位的全新判断,也是职业教育“下一盘大棋、打一场翻身仗”的逻辑起点。对于这一类型定位,关键是要把握住两个要点:一是正本清源,也就是要充分认识职业教育是一种面向人人的终身教育、面向市场的就业教育、面向能力的实践教育、面向社会的跨界教育,真正按照职业教育的规律去办职业教育;二是守正创新,也就是要牢记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探究应该完善和发展什么,同时在谋划“十四五”时期职业教育发展时处理好“五个关系”,坚持以普职关系定模式、产教关系定供求、校企关系定机制、师生关系定方法、中外关系定特色。
完善“双轨双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独立的教育体系是类型教育的基础特征,也是彰显职业教育中国特色和现代化水平的显著标志。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提法由来已久。1985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随后,分别于1986年、1991年、1996年、2002年、2004年、2005年、2014年召开的7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均对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做出专门规划和设计。党的十九大报告则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职教20条”进一步明确,“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由此可见,国家始终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但如何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长期处于“点题”到“破题”的进程中。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破题”已有了新的思路。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提出,要建立健全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双轨”运行为标志,以纵向贯通、横向融通为核心,同经济社会发展和深化教育改革相适应的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其核心内涵概括起来是:结构决定功能、体系决定特色、服务决定品质。
所谓“结构决定功能”,就是要处理好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关系,继续保持高中阶段职普比大体相当,并科学确定高等教育阶段的职普比例。所谓“体系决定特色”,就是要在贯通上保持自己的类型特点,不断强化中职教育的基础地位、提高高职教育的发展质量,推动各层次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过程贯通衔接。所谓“服务决定品质”,就是要促进职业教育的横向融通,发挥职业教育在服务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中的独特功能和价值。
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
质量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2020年1月,孙春兰副总理在国家开放大学调研时提出,要实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三年行动计划,切实提升职业教育质量。陈宝生部长也多次强调,要把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工作重心转到提高质量上来。日前印发的这个《行动计划》,既是对“职教20条”部署的改革任务进行再分解、再落实,又突出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这条主线,绘制了未来三年职业教育质量革命的“作战图”。
“挂图作战”要把握好“提质”和“培优”这两个关键词。所谓“提质”,就是要围绕思想政治教育、“三教”改革、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治理能力提升等重点难点进行攻坚,提高职业教育内涵质量。所谓“培优”,就是要建设一批高水平的职业学校、专业、实训基地、教学团队,打造职业教育品牌。把这两者归结起来,就是要通过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给产业增值,为学校、教师、学生赋能。
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加快体系建设、深化体制改革、加强内涵建设,下决心解决自身质量不高、吸引力不强等长期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其次必须抓好改革落地,进一步释放“职教20条”政策红利,从“怎么看”转向“怎么干”,把已有的政策突破用好用足,把正在推进的改革任务落实落地,向改革“最后一公里”要效益。再其次必须强化管理创新,通过构建国家宏观管理、省级统筹保障、学校自主实施的推进机制,让国家有关部门、地方、学校各司其职,通过自主承接、任务驱动、契约管理,激发地方和学校改革活力,协同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推动职业教育更高质量发展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最直接。随着“十四五”时期的临近,如何超前谋划、科学设计,对确保职业教育开好局、起好步十分关键。一方面,要紧扣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脉搏,着眼于顺应新的发展阶段、完善新的发展理念、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增强新的发展动能,坚持把高质量供给作为发展重心,助力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跨越,使职业教育成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教育。另一方面,要把“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作为我们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千方百计为全社会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终身化的高质量职业教育与培训,确保让人民群众在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机会获得必要的技术技能,整体提升技术技能人才获得感、幸福感和荣誉感。
为此,我们应努力实现“五个更”:一是更优制度,形成按照类型教育特点办学的制度和标准体系,为学生多元成才搭建更多成长平台;二是更全体系,建立从中职到专业学位研究生、从学历教育到职业培训的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三是更高质量,更好地促进充分就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四是更有活力,进一步激发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推动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五是更加开放,继续深化同各国职业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陈子季 系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
来源:中国教育报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