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刘涛:人文湾区 融合之路—新文科背景下全场景教学体系创建与实践 - 中教全媒体
11月14日,全国慕课教育创新大会(第二届)暨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2020年会在北京盛大召开。本次大会聚焦“疫情后慕课创新发展”,全面展现我国抗击疫情慕课建设、管理与应用的巨大成就和经验,深入研讨疫情后基于慕课的教育教学理念革新与行动变革。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第三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刘涛聚焦“人文湾区 融合之路:新文科背景下全场景教学体系创建与实践”进行交流。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第三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刘涛
大家好,我是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刘涛,我演讲的题目是《人文湾区 融合之路:新文科背景下全场景教学体系创建与实践》,主要和大家分享我们学院在新文科建设中的实践和经验,也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和指导。
在新文科背景下,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面临着三个方面的新问题:一是如何创建思政教育融入教学体系的模式与实践;二是如何认识全场景教学体系建设的融合路径;三是如何推进全场景教学体系建设的实践创新。
首先,如何创建思政教育融入教学体系的模式与实践?
我们学院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努力打造思政教育融入教学的全场景教学体系。全场景教学体系旨在回应两个内在关联的教学问题:一是思政教育“融入哪里”;二是思政教育“如何融入”。关于“融入哪里”,“全场景”包括全素养、全课程、全空间、全链条等四个方面,涵盖了内容设计、资源建设、教学组织、课堂教学、项目实践以及教学评价等多个环节。关于“如何融入”,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维度加以考察:一是教材融入。教材是知识的源头,是课程思政融入教学体系的核心阵地,能够保障课程内容实现政治性、专业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二是项目融入。以项目为驱动,对重大思政议题开展专项调研,有助于培养既懂知识又会做研究的复合型人才。三是案例融入。这是一种常见的融入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四是实践融入。新闻传播实践课程要求学生立足中国的社会现实,聚焦不同场景中的重大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五是评价融入。从思政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出发对教学过程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动态地把握学生的能力水平。
其次,如何认识全场景教学体系建设的融合路径?
第一是目标体系的融合,即首先要解决育人模式的问题。我们学院从2015年开始,设计和创建了新时代新闻人才培养的“四维融合”模式,从文理融合、新旧融合、内外融合、知行融合这四个维度出发,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复合型、全媒型、创新型、专家型人才。
第二是资源体系的融合。我们学院从2018年开始至今,大概开设了10余门线上课程。这些MOOC并不是孤立的课程,而是按照课程体系的内在要求,努力建成有体系的专业课程群。与此同时,学院也强调教材体系的建设,目前已经出版高等院校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高等院校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材、新媒体传播理论与应用精品教材译丛等51本。
第三是设计体系的融合。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创建的基本思路是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上实现三个维度的“混合”:一是教学理念上采用翻转课堂形式,实现教学形式创新的“师生互动”;二是教学设计上增加线上直播环节,实现内容体系重构的“内外互动”;三是教学目标上强化主题实践训练,实现知识能力融合的“知行互动”。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开设的《媒介文化》和《融合新闻学》课程,分别利用教学团队自建的MOOC资源《新媒体文化十二讲》和《融合新闻:通往未来新闻之路》,积极探索和实践基于“翻转+直播+实训”三维互动逻辑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第四是课程体系的融合。我们学院积极布局五类课程的建设,即线下一流课程、线上一流课程、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虚拟仿真实验一流课程,这五类课程都已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同时,我们还构建起基于能力驱动的课程群组,将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新闻采写Ⅱ》、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一流课程《公共危机事件新闻采访虚拟仿真教学》和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准记者南方训练营》有机地组接在一起,以此提升全媒体时代学生的新闻采写能力。
第五是知识体系的融合。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实践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多学科、多领域、多形式的知识和技能。例如,疫情期间,融合新闻教学团队指导学生制作完成了六款“抗疫”新闻游戏,通过游戏化的方式来讲述新闻故事、传递疫情相关的知识。
最后,如何推进全场景教学体系建设的实践创新?
如何通过机制创新保障教学理念落到实处,是全场景教学体系建设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我们学院特别强调开发、建设和维护“四大教学空间”——课堂空间、线上空间、特训空间和实践空间。例如,就特训空间而言,学院创设了“南方准记者训练营”“功能游戏训练营”“广告兵法训练营”等多个实践训练营。再如,就实践空间而言,学院打造了以“我行我动”和“我是记者”为代表的两大社会实践品牌活动。从2012年的“喀什林芝深度采访行”到2020年的“抗疫英雄采访行”,我们的主题实践一直践行“社会现场的教与学”理念,出版20余本社会实践调研作品集,学生成果获全国“挑战杯”一等奖。。
以上是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内容。谢谢大家!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