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阳化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王军教授:紧抓化工特色 打造IT领域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摇篮 - 中教全媒体
在建设高质量本科教育和特色发展上,沈阳化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结合学校化工特色,通过集成智能感知、智能监控、智能预警、智能决策等技术以解决化工过程工业智能化为目标,以工业物联网感知层核心技术、工业大数据智能信息处理以及水下传感器网络相关技术为主攻方向,通过学科间的交叉、融合,确立了面向化工过程工业全生命周期智能化领域的人才培养方向。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要构建更加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建设高质量本科教育,推进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和特色发展引导机制,增强高校学科设置针对性。
在建设高质量本科教育和特色发展上,沈阳化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结合学校化工特色,通过集成智能感知、智能监控、智能预警、智能决策等技术以解决化工过程工业智能化为目标,以工业物联网感知层核心技术、工业大数据智能信息处理以及水下传感器网络相关技术为主攻方向,通过学科间的交叉、融合,确立了面向化工过程工业全生命周期智能化领域的人才培养方向。同时,建有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化工过程工业智能化技术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实验中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中心与1个省级校企合作基地-沈阳化工大学-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化工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如何进行特色化发展?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学院的人才培养该如何和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中教全媒体专访了沈阳化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王军教授。
中教全媒体:沈阳化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怎样的办学格局?
王军:依托和支撑沈阳化工大学的办学理念,在此基础上结合学院的自身特点探索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办学格局。沈阳化工大学是教学研究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更专注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以教学为主、兼顾科学研究,使学院成为培养IT领域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学院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学生成长、成才,教师发展为宗旨,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科研能力为抓手,充分发挥学院的国际合作办学包括校企合作办学的优势推动学院全面发展。学院建有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化工过程工业智能化技术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实验中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中心与1个省级校企合作基地-沈阳化工大学-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中教全媒体:化工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有哪些特色?
王军:学院的特色是围绕新工科专业,建设打造中职升本、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国际合作联合培养、第二学位、校企合作等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格局。人才培养的类别和覆盖全面,凸显了学院办大学的理念。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113”人才培养新体系,即一个理念(OBE),一种模式(CDIO),“三化”(协同化育人,家庭化培养,个性化指导)举措,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同时,学院结合学校化工特色,通过集成智能感知、智能监控、智能预警、智能决策等技术以解决化工过程工业智能化为目标,以工业物联网感知层核心技术、工业大数据智能信息处理以及水下传感器网络相关技术为主攻方向,通过学科间的交叉、融合,确立了面向化工过程工业全生命周期智能化领域的人才培养作为学院的一个人才培养方向。
中教全媒体:创新人才培养是当前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您也是创新创业的导师和专家,如何评价创新创业教育在计算机学院人才培养中发挥的作用?
王军:创新创业教育在各个专业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信息行业,创新创业教育所发挥的作用比在其他行业更明显。高校中特别是计算机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区别于大众的创新创业教育。高校要培养专业人才,我的理念是在高校里引导大学生和研究生创新创业一定要以创新为核心,围绕专业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从而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并能依托创新引领创业。对计算机学院来说,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以专业技术为核心,带动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提高,进而引导学生参与创业活动。
同时,不同层次的创新是不一样的,比如本科生的创新不一定是技术上的创新,而可以是思维或模式的创新。对研究生则要注重技术或者核心竞争力的创新。
中教全媒体:学院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王军:早在九年前学院就和本地上市IT企业,如东软集团、华信等进行了产教融合方面的合作,和其他多家企业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学院和东软集团联合建有省级实践基地、开展了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进行师资培养、建设学生就业基地,并和华信也合作了很长时间,建立了学生实训及就业基地。
中教全媒体:在进行产教融合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王军: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和大型企业合作会更加流畅,因为大企业本身流程比较完善,也有专门的教育业务或部门。和成长型企业或专注研发的企业合作可能会有些障碍,因为企业所处发展阶段不同,没有大量时间进行普适化教育,可能会导致部分进行实习实训的学生不能适应,没有收获。但高校对学生要全覆盖,不能只照顾到精英学生,要进行普适化教育。
中教全媒体:采取了哪些措施解决这个问题?
王军:我们采取的措施是个性化培养,组建由教师、学生组成的学生成长导师团队,根据学生发展意愿,为每位学生配备伴随其四年大学生活及未来职业生涯的导师团队。明确责任、任务、考核办法和激励政策,从制度上规范导师工作。根据学生特点给予不同定位,为其匹配适合的企业进行实训或实习。例如,学生可去不同类型的IT企业,也会有部分学生去主营不是IT领域的,但需要信息化和网络化融合的企业。个性化培养实现了全体学生培养目标的达成,学生就业率显著提高。
中教全媒体:个性化培养的效果如何?
王军:通过个性化培养以后,根据学生的意愿,把学生送到适合其定位和特点的企业中实习实践,对企业来说不仅是完成我们的培训目标,而是为了引进人才,减少招聘和培训人才的成本,企业也很愿意帮助人才成长。每年都有学生毕业直接留在所在实习企业就业,高校和企业也实现了双赢。
中教全媒体:如何把企业中一些最新技术融入到学院教学中?
王军:企业的计算机新技术应用更新要比高校快,特别是实验环境和平台不可能实时更新。为了迅速把企业最新技术引入到高校教学中,学院聘请了企业教师上课,部分实验课程由承担项目的企业资深项目经理和技术人员教学。同时,学院也要求年轻教师定期到企业实习三到六个月,来增强年轻教师的实践能力并提升其教学能力。此外,学院也在企业建立了一系列基地,部分学生的实验和实训可以直接在企业开展。这样使得学院教学和企业技术快速融合在一起。
中教全媒体:学院的人才培养是如何和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的?
王军:学院和当地企业建立了协同化育人的实践教育基地,校企双方按照“资源整合、文化融合、产学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技术服务与产品开发、技术应用与技术创新一体化的实践教育基地。
中教全媒体:如何评价当前高校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现状?
王军:近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如先后进入了物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时代等,未来还有可能是机器人时代、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时代等等。但我觉得大学也不一定要建立人工智能专业或人工智能学院,如果学院定位、科研能力、师资储备有这一方向,那可以快速转型,申办人工智能专业或建立人工智能学院,但这并不是所有高校紧跟技术发展趋势和信息领域热点的唯一途径。其实人工智能、物联网的所需要核心基础知识都是计算机科学,从物联网时代到大数据时代,再现在的人工智能时代,基础都是计算机技术。对于部分高校计算机教育,可以把本科专业加入相关人工智能方向课程,不是所有学生都要往人工智能方面发展,而是可以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一个方向。
中教全媒体:沈阳化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有什么发展规划?
王军:今年正好处于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学院全面启动内涵建设和“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期。学院总体规划包含了一个总体目标、两大核心工作和六项重点任务,一个总体目标是打造面向立德树人教育教学的创新团队和面向国家、区域与行业重大需求的科研团队,高质量推进“双一流”建设。两大核心工作是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学院和科研院所合作进行科教融合,提升学院科研水平;和产业合作进行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是学院的两个翅膀,并通过这两大核心工作完成六项重点任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力量提升、学生思政、国际合作与校企合作。
化工大学的计算机学院是什么样子的,沈阳化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以培养IT领域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校企合作、结合学校化工特色开展人才培养等措施找准了自身定位和特色,切实有效的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采访报道 / 中教全媒体 侯娜欣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