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软国际产学合作部总经理兼教育集团副总裁成焕:校企协同育人,共建数字人才新生态 - 中教全媒体
2021年12月8—9日,“2021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京召开。会议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主办,中教全媒体、慧科集团承办。中软国际产学合作部总经理兼教育集团副总裁成焕围绕“校企协同育人,共建数字人才新生态”发表了主题演讲。
中软国际产学合作部总经理兼教育集团副总裁 成焕
我今天交流的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当前经济发展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第二部分:中软国际的校企合作实践。
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重塑世界格局,推动全球秩序和结构的变革。技术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新旧动能有序转化。以5G底层通信技术为基座,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挑战与机遇并存。产业发展人才先行,构建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成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新要求。据统计,2021年中国数字人才缺口高达1200万人。高层次人才稀缺,成长速度慢,复合型人才供给严重不足的现状与高速发展的产业新岗位、新标准、新要求、大批量的需求形成鲜明对比。
到2025年,我国软件行业人才总需求量为890万,新增人才缺口达192万。关键领域人才、行业软件人才以及信创国产技术等人才的培养成为主要的新方向。跨领域、深层次的融合型、综合型、创新型成为人才培养的新标准。新形势下的人才需求变化,对我们校企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多新的机会,也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新模式探索,为软件产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中软国际是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一个典型代表,2000年成立之初只有200名员工,经过22年发展已经达到88000人,目前在国内纯软件服务企业排名中位列第一名。中软国际从200人发展到3万人,整整用了15年时间,但是我们从3万人发展到8万人,仅仅只用了5年的时间。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感受到了人才的匮乏,软件企业的最大生产力就是人才,所以从2005年开始,我们就成立了专门的教育集团,和高校合作共同为整个软件行业培养专业人才。
中软国际作为行业龙头企业,一直致力于和高校的深度合作。最早第一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我们就积极的加入,经过7年时间,我们已经支持了440多所本科高校,累计支持投入达到5.8亿元,截止到2020年,已经累计立项了446项。合作范围逐步扩大、合作程度逐步加深,人才培养质量也不断提升。
我们连续每年都获得了教育部的认可,2016、2018、2019年连续三届被教育部评为“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合作伙伴”。在2020年疫情严重的时候,我们也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把我们的课程资源无偿的提供给高校,获得了教育部颁发的“感谢状”。在今年5月份,教育部专家组举办了面向企业的宣讲会,也请我们分享了在协同育人项目管理、评审、结题等方面的流程管理经验,也获得了企业的好评。
我们和高校2021年开始合作的协同育人项目主要分为四类,一是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主要针对高校的实践教学环节。二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和学校共建课程,做一些信创化的课程改造等,包括虚拟教研室的合作。三是结合教育部“四新“建设,和学校进行交叉复合专业的联合培养、专业共建、产业学院共建等合作。四是与高校共同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包括对教师进行新技术培训、项目实战训练等。
中软国际和学校合作的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项目,以企业真实项目为内容,由来自企业一线的项目经理、软件工程师指导学生按照企业真实的项目开发流程,学生到基地的工作过程,从入营开始,按照软件工程的流程进行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项目编码、项目评审,完成整个软件项目开发的全过程,让学生了解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我们已经在国内建设了18个企业级的大型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教学、生活等全方位的封闭的工作环境,目前这18个基地已经达到了8万平米,可以同时容纳2万名学生进行实训。
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上,我们和高校进行了一些复合型专业的建设探索。包括对部分传统的专业课程进行升级改造,或者信创化的改造。和高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设计实践教学的环节。在IT+医学领域,我们和南开大学共建了医学AI实践的课程,和复旦金融科技研究院共建了金融科技专业课程,和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共同探讨新农科的人才培养,和包头医学院、湖北恩施学院共建了智能医学产业学院,同时也和北理工联合发起了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创新研究院。
在深度产教融合方面,目前中软国际和高校以信创学院、特软学院和“四新”产业学院建设为主。这周我们刚刚收到了教育部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名单的公示,非常高兴和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三所高校共建了特软学院。
与此同时,我们在和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共建信创学院,共同培养在基础软件领域解决“卡脖子“问题的硕士、博士人才。今年10月份,我们联合培养的第一批硕士生已经进入中软国际实习。我们和内蒙古民族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渤海大学等高校共建了现代产业学院。共建产业学院并不是流于表面的合作,而是真正深度的合作,整个过程都由校企双方共建共管,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到实践教学方案实施,到课程体系及实践条件建设,再到学生最后就业,形成一个闭环的紧密合作。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软国际在与高校协同育人方面取得了很多实践成果,我们和北京交通大学共同申报并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与高校共同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8项,与124所高校深度共建了产业学院,与16所高校共建了国家级的“一流专业”,与3所“双一流”高校共同申报并获批了教育部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与7所高校共同申报了教育部“现代产业学院”,同时,在项目案例、课程资源、实践条件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每年和高校联合培养超过8万名合格人才,最终受益的是学生,学生经过校企的联合培养,技术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能够更加贴近企业的需求,能够更快的融入他未来的工作。
中软国际愿意把更多的企业资源,投入到与高校的人才培养合作中,与高校共同构建校企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着力提升协同创新能力。以数字化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途径,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形成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与企业联动的创新机制,欢迎广大高校与我们展开合作,共同为行业培养数字化的人才贡献力量!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根据中软国际产学合作部总经理兼教育集团副总裁成焕现场发言进行整理)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