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副总裁、中软卓越研究院院长王晓华:专注数字化人才需求研究,引领产业人才发展 - 中教全媒体
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依托自身二十余年的职业教育经验及产教融合经验,在与高校、政府建立校企合作及数字人才基地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积累。中软卓越研究院是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旗下专注于IT数字化人才教育行业的专业性研究机构,主要致力IT教育行业研究与探索,开展具有原创性和引领性的高水平科学研究。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副总裁、中软卓越研究院院长王晓华在接受中教全媒体采访中表示,中软卓越研究院始终坚持以严谨的科学研究为基础,通过广泛联合企业专家、教育专家和高级研究人才团队,洞察教育行业发展新趋势,创新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引领产业人才发展。希望中软卓越研究院的研究成果能够为高校、企业、研究院所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提高数字化人才培养质量,助力产业发展数字化转型。
文 / 中教全媒体 张晓攀
中教全媒体:请您简单介绍一下中软卓越研究院?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成立卓越研究院的目的是什么?
王晓华: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主要致力于数字化人才培养,为高校和产业之间搭建互通的桥梁。当前,关于人才培养问题,院校与产业共同关注点在于高校人才培养如何才能符合产业的需求。中软卓越研究院是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旗下专注于IT数字化人才教育行业的专业性研究机构,主要致力IT教育行业研究与探索,开展具有原创性和引领性的高水平研究。从根本上来说,我们希望通过中软卓越研究院能够引领数字化人才培养趋势,把握数字化人才培养重点,探索更好的人才培养方式,同时也能够输出更符合产业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
中教全媒体:您认为数字经济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是什么,面对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中软卓越研究院对创新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做出了哪些探索与实践?
王晓华:当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其中创新发展理念是关键。创新是第一动力,面对庞大的数字经济规模,创新作为动力之源,能够促进数字经济飞速发展。另外,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国家提出的“共同富裕”目标,也需要大力加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数字经济有着跨时空、跨地域的发展特点,能够助力实现区域发展平衡和人民共同富裕。在此背景下,对人才的培养也应该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更大规模的培养出高质量数字化人才。我认为,数字经济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是能够促进区域间发展平衡,数字经济发展的规模会越来越大,对数字化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面对数字经济未来发展的新趋势,中软卓越研究院在探索创新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也有自己的研究与思考。创新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关键在于培养怎样的人才和如何培养人才。高校注重对学生知识的培养,产业发展需求更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中软卓越研究院立足研究产业人才需求,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更关键的是,中软卓越研究院从产业的角度出发,一直在思考如何对学生进行能力评价,对此,我们做出了系列探索和实践。我们对信息技术、电信、金融科技等领域中的数据分析工程师、算法工程师、开发工程师等产业核心岗位需求进行能力分析,建立能力图谱,并对能力提升的路径和方式进行研究。另外,我们对国家级以及各类行业证书考核能力进行分析,打造以能力为核心,证书、课程、岗位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中教全媒体:基于卓越研究院发布的软件开发、金融科技、工业互联网等领域专业人才岗位分析报告,您认为当前社会对数字化人才培养有哪些新的需求?高校数字化人才培养目标又应该向哪些方向努力?
王晓华:第一,需要更多交叉复合型人才。不同行业对数字化人才培养的需求有所不同,但是会有交叉复合之处。各行各业可能都会和人工智能、IT信息技术等领域有融合。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经济发展形势需要更多复合型人才。
第二,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更高。随着数字化产业技术迭代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在数字化人才培养方面对人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比以前更高。
高校在数字化人才培养方面,在注重学生知识掌握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能力的评价。同时,应该让学生了解不同行业领域知识,对信息技术、金融、农业、交通等领域知识都能够有所了解和涉猎,培养跨领域的复合型人才。
中教全媒体: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是如何助力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
王晓华:在助力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围绕三方面进行。第一,和高校共同开展教师队伍建设。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作为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会定期和学校老师共研课程,共研项目,共做课题,为老师提供带岗学习机会,老师可以到企业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
第二,为高校提供实践条件建设。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主要面向ICT领域进行人才培养,有自主研发的大数据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软件实验室以及鸿蒙实验室等产品。通过和学校共建实验室,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
第三,为高校提供教学资源。面向ICT领域,学生需要在真实的项目实践体验中掌握产业能力,而学校里最缺的是真实的案例。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把一些脱敏过的真实案例作为教学案例提供给高校,让学生在真实应用场景中进行实践训练,提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上,我们和高校进行了一些复合型专业的建设探索。包括对部分传统的专业课程进行升级改造,或者信创化的改造。和高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设计实践教学的环节。在IT+医学领域,我们和南开大学共建了医学AI实践的课程,和复旦金融科技研究院共建了金融科技专业课程,和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共同探讨新农科的人才培养,和包头医学院、湖北恩施学院共建了智能医学产业学院,同时也和北理工联合发起了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创新研究院。
中教全媒体:请介绍一下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的校企合作成果?
王晓华: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2015年最早一批加入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经过16年的时间,我们在和高校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中取得了大量成果和经验。
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一直致力于和高校的深度合作,截止目前已经与100多所高校深度共建。累计不同层次、不同模式的合作院校超过1000所,年培训总人数超8万人。最早第一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我们就积极的加入,经过7年时间,我们已经支持了440多所本科高校,累计支持投入达到5.8亿元,截止到2020年,已经累计立项了446项。合作范围逐步扩大、合作程度逐步加深,人才培养质量也不断提升。中软国际引领软件产业发展,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为行业输送人才已达30万余人。我们和部分高校共同申报并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多项,与近20所高校共建了国家级的“一流专业”,与3所“双一流”高校共同申报并获批了教育部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与7所高校共同申报了教育部“现代产业学院”,同时,在项目案例、课程资源、实践条件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每年和高校联合培养超过8万名合格人才,十多年来累计向产业输出近10万名工程师人才。
中教全媒体:卓越研究院有哪些资源和优势,又是如何通过校企合作,赋能高校IT教育的?
王晓华:第一,中软国际是国内软件信息技术服务龙头企业,我们能获取一手的真实的产业用人需求,中软卓越研究院能够聚焦人才培养研究。
第二,中软卓越研究院人员组成队伍兼具产业经验和教育领域经验。首先我们的组成人员有产业背景,在不同行业里负责过大型项目和技术工作。另外,研究院拥有8名CEEAA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家,19名研究员,参与并主持多项教育部、省市级项目课题研究。先后发表多篇IT人才教育相关论文及期刊,在工程教育认证和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方面经验丰富,为高校IT人才培养体系及企业IT人才建设体系提供有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人才队伍兼具产业经验和教育领域经验,能够真正做好做实产教融合工作,也能够输出更好的产教融合模式或相关实践案例。
中教全媒体: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行业人才培养,实现企业用人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精准对接,您认为为此高校和企业还应该做出怎样的努力?
王晓华:实现企业用人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精准对接,高校和企业都需要做出各自的努力,最终实现在人才培养方面同向同行,相辅相成。人才培养是比较辛苦、琐碎、而且短期内看不到效益的事情,但我觉得这是必须去做的,而且非常值得去做的事情。
从高校方面来说,高校需要和企业建立持续的联系。在校企合作原有成果基础上,需要主动地投入人力物力对不断变化的企业用人需求、产业发展趋势、产业卡脖子难题等进行持续研究和调研。
从企业方面来说,企业应该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把产业的一些最佳实践引入到学校,才能使得高校的人才培养和企业的用人需求实现更加精准对接,同时也能够节省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本。企业可能没有太多工程师投入到学生的培养上,但企业可以投入部分精力到教师团队的培养上。如果教师团队和产业的联系比较紧密,我相信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会更多的结合企业用人需求进行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培养出来的人才也会更加符合产业的需要。
中教全媒体:请介绍一下中软卓越研究院未来的发展愿景?
王晓华:中软卓越研究院致力于教育行业研究与探索,开展具有原创性和引领性的高水平科学研究。中软卓越研究院始终坚持以严谨的科学研究为基础,通过广泛联合企业专家、教育专家和高级研究人才团队,洞察产业人才培养新趋势,创新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引领数字化人才培养行业发展。我们希望中软卓越研究院的研究成果能够为高校、企业、研究院所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提高数字化人才培养质量,助力产业发展数字化转型。
中软卓越研究院面向高校、政企以及个人开发者等多层次人群,持续开展数字化人才培养理论深入研究、数字化教育平台应用创新、数字化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及教育资源、产品创新研发等工作,不断挖掘“未来数字化人才培养”领域的研究价值,为行业提供专业的报告和完善的解决方案,为教育行业贡献力量!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