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迎人工智能发展新机遇 共谋人工智能教育新未来 - 中教全媒体
全媒体观察 | 共迎人工智能发展新机遇 共谋人工智能教育新未来
作者:    浏览:12583

中教全媒体将于2022年4月14-15日在京举办“2022(第三届)中国人工智能教育大会”,为各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提供典型的经验和做法,为我国人工智能教育的创新发展贡献专业的力量。

2021年10月,坐拥30亿用户的全球社交巨头脸书(Facebook)更名“Meta”引爆元宇宙概念,2021年成为当之无愧的“元宇宙元年”。人工智能是元宇宙的生成逻辑。作为元宇宙六大支撑技术之一的人工智能,也再次受到市场的关注。

伴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人类已迎来人工智能发展时代。新基建的大力推进与数字经济的新兴为我国人工智能带来重大发展机遇。新基建开启智能新时代,必将加快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元宇宙、新基建、国家数字经济等为人工智能发展开辟了道路。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也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抓住人工智能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培养人工智能人才也是高校必须要面对的问题。2019年,2021年,中教全媒体举办了两届中国人工智能教育大会,嘉宾云集,剖析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分享人工智能最新科研成果,解开人工智能教育谜题,引领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新方向。2022年,中教全媒体将继续举办第三届中国人工智能教育大会。

2021中国人工智能教育大会现场

政策红利下人工智能迎来发展新机遇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形势变化及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科学技术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国家持续释放政策红利,推动社会服务资源数字化,大力支持核心技术攻关,加大5G、人工智能等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推动5G、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在全球人工智能浪潮下,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近年来,从资金保障、人才培养,到政策引导等多方面,政府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各项政策扶持措施。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和国际竞争形势更加复杂,必须放眼全球,把人工智能发展放在国家战略层面系统布局、主动谋划,牢牢把握人工智能发展新阶段国际竞争的战略主动,打造竞争新优势、开拓发展新空间,有效保障国家安全。2018年发布《人工智能标准化白皮书2018》,全国范围内至少15个以上地方政府印发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文件等等,这些明确表明人工智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高校作为人工智能人才输出的重要阵地,也肩负着该领域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及服务社会的使命。近年来,高校在人工智能的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产学研合作等多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与有益探索,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自2018年35所高校获教育部批准首批开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2019、2020年教育部公布的高校新增本科专业名单中新增备案专业数量最多的学科是人工智能专业。据统计,当前国内共有345所高校开设了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根据高盛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分布》报告统计,2017年全球新兴人工智能项目中,中国占据51%,数量上已经超越美国。但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储备,中国却只有5%左右。人工智能产业的高速发展正在倒逼高校大力布局人工智能学科建设。2018年,教育部正式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计划》明确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基本态势。人工智能具有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高度融合的特点,是经济发展新引擎、社会发展加速器。而高校处于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点,应该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要进一步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突破,要不断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技术应用示范,最终带动我国人工智能总体实力的提升。据了解,近年来已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40余所“双一流”高校成立人工智能学院。

人工智能在中国的蓬勃发展令全球瞩目。有相关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3251亿元,同比增长16.7%。截至2020年底,中国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达到6425家;其中,22.3%的企业分布在人工智能产业链基础层,18.6%的企业分布在技术层,59.1%的企业分布在应用层。有相关报告还指出,目前中国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居全球第二,是全球人工智能投融资规模最大的国家。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已经进入国际领先集团。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正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各个国家均在战略层面上予以高度关注,科研机构大量涌现,科技巨头大力布局,新兴企业迅速崛起,人工智能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展现出可观的商业价值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近年来,人工智能不再局限于科技领域与军事应用,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产品落地开花,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人们的衣食住行带来便利。随着5G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正扮演着推动经济社会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础和重要角色。中国智能产业快速增长,正在成为重要的新经济增长点。百度、滴滴和腾讯都组建了自己的人工智能实验室。这些公司拥有数亿用户,这些用户产生了庞大的数据资源,他们利用这些大数据训练人工智能系统。腾讯财经推出了“Dreamwriter”的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用以代替人工写稿;百度搭载百度大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度”挑战最强大脑的名人堂选手王峰,并以3:2取得胜利;万科首位数字化员工“崔筱盼”获得2021年万科总部最佳新人奖。这些成功案例都说明依靠庞大的数据基础以及计算机的快速计算,人工智能有着绝对的技术优势。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多个环节中不断渗透、成熟度不断提高。各行业的实际需求推动人工智能研发进步,同时人工智能通过技术赋能驱动行业转型升级。随着各行业应用场景的成熟和海量数据的积累,人工智能已经从消费、互联网等C端领域,向工业、能源等传统行业渗透。人工智能作为关键性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能够为传统行业带来新的创新增量,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走产教融合发展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人工智能教育

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是培养高端人工智能人才的必由之路。相对于传统学科专业,人工智能最新技术往往是在拥有核心产业资源和数据的企业出现。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上,需加大产学研用、产教融合的力度,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助推高校人才培养,搭建校企充分合作与交流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完善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生态系统。

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高校正在积极拓展产教融合发展之路。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赵新表示,人工智能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要重视以人工智能为引导,寻找机会积极服务于国民经济主战场,大力拓展校企合作渠道,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把理论方法应用到真实的工业环境,为企业服务的同时,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

对于行业院校来说,人工智能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人工智能学院院长肖立志表示,人工智能在油气领域的应用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油气人工智能项目的投入正在逐步增加。人工智能学院特别重视产学研合作,特别是与人工智能企业的交流。校企合作展现了人工智能学院在服务社会、服务行业、引领新兴科技领域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重庆文理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罗代忠认为人工智能未来有三大发展趋势。一是人工智能将实现从感知智能到认知智能的突破,二是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其他高端技术和行业的深度融合潜力空间比较大,将催生一些新的市场机会,三是人工智能应用趋向广泛化、垂直化,全方位触及到大众生活。他认为,人工智能专业建设要依托知名企业或引领企业开展实质性的校企深度合作,通过共建课程体系、共建共享师资队伍、共筑工程实践平台、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才能够解决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企业在人工智能教育和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在积极作为。美林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数字产品事业部总经理肖西伟表示,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首先在于大数据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美林数据依托领先的产品和技术优势,通过丰富的行业应用实践经验,和高校人才培养进行有机融合,为大数据人才应用能力培养进行赋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

杭州睿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吴仲毓表示,杭州睿数科技有限公司形成了平台+内容+服务三位一体的一整套解决方案,全方位的赋能国内高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专业建设以及数智化人才培养。公司致力帮助高校和社会培养更多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人才,未来不仅仅要实现信息化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更希望去培养传统企业数智化改造过程中所需要的数智化相关的人才。

2019中国人工智能教育大会现场

加强人工智能专业建设,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学科生态。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际合作研究分会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等指导下,中教全媒体于2019年、2021年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人工智能教育大会,吸引了千名来自高校的校长、教务处负责人、人工智能学院院长、人工智能专业及学科建设负责人、专业教师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集聚一堂,深入研讨、凝聚共识、深化合作,为我国的人工智能教育发展做出贡献。2022年4月14-15日,中教全媒体将在京举办“2022(第三届)中国人工智能教育大会”。大会诚挚邀请您的参与,共谋新形势下的人工智能教育未来,探索人工智能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

大会在即 引领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新方向

截至目前,我国的人工智能产业无论是在基础研究还是实际应用方面都实现了飞速发展,人才培养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原创算法、高端芯片和生态系统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学科交叉融合亟待深化,人才培养导向性亟待加强。

虽然已有345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但由于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起步较晚、人才培养经验积累不足等原因,在人工智能专业体系及学科生态建设、人工智能及相关学院的建设与发展、人工智能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人工智能及相关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依然面临着很多困难与瓶颈。同时,如何在专业培养的基础上做好学科交叉融合,开展产学研合作协同与产教融合模式创新,也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为了解决高校当前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上所面临的的困境,探索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和方法,搭建学校与企业沟通与交流的平台,中教全媒体将于2022年4月14-15日在京举办“2022(第三届)中国人工智能教育大会”,大会以“加强人工智能专业建设,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学科生态”为题,将邀请行业专家、大学校长、教务处处长/人工智能/大数据/软件学院院长以及前沿企业等嘉宾将带来一场丰盛的人工智能教育思想盛宴,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洞悉人工智能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探讨高校人工智能专业建设与创新,指引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方向,为各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提供典型的经验和做法,为我国人工智能教育的创新发展贡献专业的力量。

重磅 | 2022(第三届)中国人工智能教育大会将于4月14-15日在北京召开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www.ccotver.com/i/34748.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