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连海事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刘洪波:发挥海事特色办学优势,致力建成高水平国际化研究型人工智能学院 - 中教全媒体
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得到中央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2021年,大连海事大学在“产学研用”等方面经过多年的优势积累和集中强势资源的基础上成立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成立以来,主动服务交通强国和海洋强国建设,巩固深化“双一流”建设成效,加快推进研究型世界一流海事大学建设,推进人工智能相关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发展,探索“人工智能+海洋运输工程”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致力建设成为具有海洋运输工程领域特色的高水平国际化研究型人工智能学院。
大连海事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 刘洪波
交通发达程度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交通强国,2019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开启了新时代交通运输发展的新征程。随着综合交通运输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交通行业的现代化、智能化需求日益迫切,发展智能交通、智慧海洋是国家交通强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关键所在,迫在眉睫的具有行业背景的智能人才需求首先突显出来。
从学校层面来看:大连海事大学是交通运输部所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交通强国”首批试点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被国际海事组织认定的世界上少数几所“享有国际盛誉”的海事院校之一。学校正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战略规划落实,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加快研究型世界一流海事大学建设,为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海大行业特色鲜明,挺进深远海、向海而生。在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国家战略驱动下,急需人工智能力量的加持,可以说,海大最需要人工智能,海大人工智能最需要整合提升,人工智能也最需要海大围绕优势行业发挥更大作用。
在此背景下,大连海事大学作为交通运输部所属的唯一一所重点高校,主动作为,成立人工智能专业和人工智能学院,响应了交通强国国家战略,适应了行业发展的智能化需求,此举顺应大势、恰逢其时。
大连海事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成立之前经历了三年的筹备阶段。主要聚焦于人工智能专业的筹建和申报、交叉学科的教育部备案以及师资力量的储备。在专业建设上,大连海事大学早在2009年就获批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当时是全国创建比较早的,创建系主任就是我们现在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张俊教授。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壮大后分出一部分师资,再加上吸纳新的高层次人才,在新的形势下,形成以老带新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创建人工智能专业和人工智能学院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2021年6月,高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推进联盟推出2021年全国345所高校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排行榜,我院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排名第55位进入A类。
学科布局:在学院成立之前,经过了多轮的论证,集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法学等优势学科,成功备案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辽宁省一流A类建设学科,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法学是国家“双一流”核心学科。人工智能交叉学科成功备案后,形成了人工智能本科、学硕/专硕、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我们既要看到长远的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又要考虑到目前人工智能的具体应用和行业需求,这要求我们加强对学生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相应行业背景、锐意创新和高度探索精神等方面的综合培养。
现阶段,人工智能发展的趋势有很多方面,就大连海事大学人工智能发展特色和方向而言:
从应用领域角度来说,包括智能水上交通、智能航运、智能船舶(无人船)、智慧物流等方面。
从科技创新角度来说,包括大数据与知识工程、跨域无人系统、虚拟现实与增强人工智能、可信人工智能与泛在安全等方面。
人工智能是一门交叉学科,我们在建院之初,学科定位就是人工智能+海洋运输工程,在学科方向设立方面,除了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之外,还设立了智慧物流与智能交通、智能船舶与海底工程、航运数字化与智能决策、智慧海事与法律智能化等交叉学科方向。可以说人工智能从一开始就紧密联系、支撑学校一流建设。人工智能是我校双一流学科建设新的增长点、双一流学科是我校人工智能的特色之源。
人才培养助力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从本科课程设置到研究生研究方向,都体现了学校海洋运输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直接(参与课题)和间接(培养学生)地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支持。探索“人工智能+海洋运输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办好人工智能学院的人工智能专业建设,也会助力其他有关智能交通、智能航运、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慧海事等双一流学科专业建设。
师资队伍助力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围绕人工智能交叉学科方向,对外大力引进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对内采取双聘的方式吸收学校双一流学科高水平师资力量加盟人工智能学院。我们一方面注重师资队伍建设的国际化,另一方面注重师资队伍建设的高水平。以“四位一体(教学、科研、学科和党建)”为核心创建复合型创新性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
科学研究助力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人工智能学院既注重与我校海洋运输工程特色相关的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又积极开展与学校双一流建设学科相关的应用交叉融合研究,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探索跨学院跨学科的交叉复合型创新科研团队,承接海洋交通运输领域人工智能相关的重大课题研究。
深化本硕、硕博、直博和本硕博等多种培养模式改革和连读课程一体化改革,积极强化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培养,积极推进国内外校际联合培养和校企联合培养,积极组织和支持研究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训练和竞赛项目,充分发挥各类奖学金对研究生培养的激励作用,强化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争取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人工智能急需人才。
探索产教融合、产学研用一体化、本硕博一体化相结合,贯通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和用人需求。实施导师制,以系列递进式“实习课程”牵引学生参与项目,走进实验室,做实导师制培养模式,探索并建立标准化专业培养计划下,实施个性化教学和管理的模式;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建设紧密结合,建设本科生创新实验室,鼓励学生开展原创性实践活动,聘任高水平企业专家担任实践教师,促进校企合作,扩大就业。加强一流教材建设、一流课程建设和一流专业建设。在完成一个培养周期后,人工智能专业争取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成为辽宁省一流专业和国家一流专业,以专业建设引领人才培养,形成具有人工智能专业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除了必要的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基础课、必修课之外,专业设置智能系统和智能信息处理两个专业方向模块。其中智能系统模块中设置了可信人工智能与伦理课程,引导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稳定性、可解释性、隐私保护、公平性进行讨论。智能信息处理中设置了海事大数据与知识图谱课程,加深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在海洋运输工程领域应用的理解。
此外,在培养计划中,我们还通过采用本科导师制的方式,设置人工智能专业基础、体系、研究、创新、实践五门认知实训课程。我们还在学校的支持下,准备开设航海认知实习课程,这在全国的人工智能教育行业中是非常具有特色的。
人工智能学院在内部师资考核方面,以团队考核为主,个人考核为辅,创新人才评价考核和奖励激励机制。在学院教师聘任、职务晋升、绩效考核等方面,加强多维考核管理。“破五唯,创多维”,从师德、育人、教学、科研、项目、论文、专利、获奖、荣誉、社会服务、学术声誉、学术影响力等多维度对人才进行评价考核和奖励激励,形成具有人工智能学院特色的多维人才评价考核体系和奖励激励机制,努力建成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的人工智能学院。
我们人工智能学院是一个重要的开放式平台。我们非常乐意和校内外有志发展人工智能的人才和机构合作交流,分享人工智能资源、政策和发展红利。我们也需要各方力量共同把人工智能学院办好,进而有力支撑学校一流建设,为国家培养高质量人才,服务国家战略。我们除了专任教师之外,力主校内师资实施双聘制,分批次聘任双聘教师,当前已经聘任19名博导教授,参与到学院人才培养、师资培训以及各项学术活动和评价中来,后续将在现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推荐,这对学院、对教师本人、对学校学科交叉发展将有很大促进。我们也在积极深化校企合作,聘任行业导师,进行联合实验室、实习基地、科学研究等合作。
按照建设目标,第一阶段到2025年,建成中国北方重要的海洋中心城市,海洋经济增加值比2018年翻一番;第二阶段到2035年,建成东北亚海洋中心城市,海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与海大特色、人工智能学院的发展目标天然契合。
作为海事特色院校,我校的人工智能+海洋运输工程复合人才培养目标与大连的海洋中心城市特色的区域经济特点必然一致,因此,人工智能学院一经成立,就以其明确的定位和鲜明的特色吸引了一批优秀企业的关注。目前,学院在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的同时,已经与华为、intel等公司建立了产学合作项目。依托大连地域发展特点和相关政策资源,深入推进“产学研用”融合发展,助力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也希望我们培养出的人才能够为大连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