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创新设计&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6月10—11日在线上成功举办 - 中教全媒体
现场 | 全国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创新设计&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6月10—11日在线上成功举办
作者:    浏览:13407
中教全媒体 张晓攀 / 北京报道

6月10—11日,全国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创新设计&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在线上成功举办。研修班以“课程思政、一流课程建设、教学创新及师资培育”为主题,邀请课程思政建设领域名师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从课程思政建设政策解读、教学设计,到示范课程建设、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申报等,帮助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思政建设内涵,掌握教学设计方法,为课程思政建设及申报奠定坚实基础。

本次线上研修班由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MOOC联盟上海培训中心主任、混合式教学创新者联盟创始人苏永康主持。

6月10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李梁围绕“关于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示范课程建设的若干问题”做了主题报告。他首先介绍了2021年3月11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申报条件、报送办法、组织管理等内容。并就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申报书具体内容作出了详细解读。他就课程思政设计指出,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他对课程思政建设相关政策进行了重点解读,并从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治教育、文化教育、心理教育、道德教育、劳动教育、创新教育等方面具体介绍了思政元素。

6月10日下午,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学名师周屈兰围绕“思政‘设计’润无声、激情‘燃烧’三尺讲台—以‘工程分析程序设计’、‘燃烧学’为例实施工科课程思政”做了主题报告。他指出,一门高质量的课程应该具备5大元素: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充分的思想交流、具有创新意识的思维碰撞、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充分的文化自信以及坚定的历史担当,而这正是“课程思政”主要的内容。他指出,教学创新是课程思政的核心基础,课程思政是教学创新的必然结果。“课程思政”的要点是全面、深度介入学生成长的心理过程。他介绍了课程思政的四大实施步骤,一是吸引学生,建立沟通;二是学科交叉,课堂创新;三是逆向设计,全课覆盖;四是文化自信,责任担当。他从《工程算法程序设计》、《燃烧学》课程教学典型案例出发,讲解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方法。他表示,课程思政的真正核心,是教师队伍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的提升。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才是最好的课程思政。

6月11日上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张月浪围绕“课程思政赋能课程建设及教学竞赛”做了主题报告。她指出,课程思政是把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精神与高校课程建设的基本规律和丰富内容有机融合的方法。她介绍,《医学人文》线上课程是首批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课程在建设之初就提出:结合学校定位,传承西迁精神,培育尚德尚医、求实求新的可信赖医学人才的目标。她以《医学人文与实践》课程教学为例,介绍了思政融合与课程赋能实践。《医学人文与实践》课程通过明确课程建设目标、凝练思政教育元素、遴选课程知识点、构建课程知识体系、实现立德树人目标5大步骤,开展思政融合与课程赋能。她表示,处理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要善用中国智慧,课程思政教学要结合专业和时代特点讲好中国故事。

6月11日下午,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学名师夏宝君围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理念与方法”做了主题报告。她对标课程思政相关文件、一流课程申报要求、教学比赛要求等,提出课程思政要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突出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课程思政教学要具有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她针对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实施常见问题,例如对课程思政的理解过于狭隘;浅尝辄止,不敢大胆勾连;课程思政敏感度不够等,提出两条实施路径,一是从课程本身出发,挖掘思政要点;二是从思政要点出发,内化于课程之中。她以《公共关系》课程教学为例,介绍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并给出了课程思政教学实用建议,一是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二是提高信息素养,三是积极拓展思政空间。

为期两天的线上研修班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炼并重点聚焦于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示范课程建设以及教学竞赛,分享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模式、新方法、新路径,受到老师们的广泛好评,让老师们对课程思政建设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进一步促使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创新、内容创新和模式创新,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成效。线上研修班为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创新方案,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贡献了智慧的力量。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www.ccotver.com/i/36229.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