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州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高巍巍:走“IT+商科”特色化办学发展道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新工科创新人才 - 中教全媒体
全媒体院长专访 | 温州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高巍巍:走“IT+商科”特色化办学发展道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新工科创新人才
作者:    浏览:23173

温州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高巍巍

温州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立足温州,面向浙江,辐射全国,服务IT行业和地方数字经济建设。学院根据学校地方性、应用型、教学型的办学定位,明确学院专业定位为应用型“IT+商科”,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开展面向产出的人才培养,突出思政引领、面向产出、产教融合的培养思路。近日,中教全媒体采访了温州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高巍巍院长,围绕学院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创新发展之路展开对话。

聚焦信息技术新工科专业建设 打造IT+商科办学特色

中教全媒体:信息工程学院有哪些办学特色?

高巍巍:温州商学院是2016年由原温州大学城市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一所年轻的商科类民办本科高校。建校以来将“敢为人先,特别能创新创业”的温州人精神融入学校发展战略、融入专业人才培养、融入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本科招生专业数为21个,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工学等五大学科。现有浙江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6个,省级一流课程41门。2018年,学校获批列入硕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9-2022年,学校在武书连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上连续四年位列中国一流民办大学、择校顺序双第一。

信息工程学院立足温州,辐射浙江,面向全国,服务地方IT和数字经济产业,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的新工科应用型人才。

学院以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开展专业建设,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行业企业参与包括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校内外培养条件建设、人才培养过程实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主要环节,共同构建资源共享的协同育人体系。学院自2012年开始实施“理实一体”项目式教学模式改革,近几年依托温州市数字经济特色专业、浙江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构建并实施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产出导向、产教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IT+商科的办学特色。

随着产出导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的运行和持续改进,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浙江省教育评估院提供的毕业一年后和三年后数据调查,本专业近三届毕业生一年后的就业专业相关度与平均月薪均高于全省同专业平均水平,近三年入校当年同专业招生录取分数平均值逐年上升,人才培养产出的扩增效应明显。从第三方评价机构及专业自主调查获得的数据表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较高。

中教全媒体:请您介绍一下信息工程学院的专业布局?

高巍巍:目前学院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三个本科专业,同时设有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移动应用开发三个专科专业。学院积极探索新工科专业,2019年申报并获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新专业。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及行业需求,目前正在筹建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中教全媒体:信息工程学院在计算机类专业建设方面有哪些举措与成效?

高巍巍:学院坚持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贯彻落实新工科建设理念,按照“校政企合作、产学创相融、教学做结合”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根据学科专业特点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计算机类专业,深化“校企协同、六位一体”,服务数字经济产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践行OBE理念,强化工程思想教育,构建“服务地方,校企融合,项目教学,精细培养”的新模式,建立多元和分梯度的动态评价和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机制等。

(一)构建“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课程体系,强化工程应用特色

基于OBE理念,构建以项目驱动为导向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模块课”三层次课程体系,设置了UI交互设计、数据库管理、后端开发和数据分析等6个项目课程模块,采用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构建多维评价体系,开发面向企业需求和融合商科的应用项目,打造示范“金课”。建设了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一流本科课程8门,出版教材6部。

(二)构建“点线面体”多维度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一是以课程为主推行“点”型实践教学,以巩固基础知识;二是以项目课程为主推行“线”型实践教学,开设项目课程设计类实践课程,邀请企业专家授课,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和融会贯通能力;三是以仿真实验为主推行“面”型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操作与应用的衔接;四是以工作室育人实践创新平台为主推行“体”型实践教学,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建设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体系。近年指导学生获知识产权60多项;获省级及以上竞赛奖励40多项,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5项;发表论文70多篇。

(三)构建“专业+思政”服务育人体系,提升学生社会服务能力

一以项目课程团队为基础,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工作室育人模式,成立创芯工作室,通过跨学科、跨专业融合,让学生参与企业项目和教师研究项目,为学生课外实践和科研提供良好环境;二以学工+辅导员团队为基础,构建具有思政教育的工作室育人模式,成立思政漫画工作室和小姜有话说系列专栏,共建校地志愿服务,获社会高度认可和多方报道。三以立德树人和最优服务学生为目标,创立“芯馆”,打造专业化、智能化的育人成效展示平台,记录学院重要发展历程,见证师生发展成长。工作室育人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社会服务能力。

(四)深度校企合作,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聘请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育人、协同创新”校外实习基地和实践平台,与企业联合制定实践方案,强化实践能力;与企业开展科技合作,共研课题,深度打造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通过机制创新和政策引导,建立适应不同需求和形式多样化的校企平台,提升产学研协同育人和服务产业发展能力。近三年建立10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产教融合项目8项,每年可安排100多名学生开展实习实训,实习效果显著。

探索信息化教学新模式 致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新工科创新人才

中教全媒体:信息工程学院是如何培养信息技术创新人才的?

高巍巍:(一)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形成课外阅读资料

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如在开展《Python数据分析与展示》等课程实践教学中,将主持的市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内容和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内容以及教学改革成果引入教学,开发设计“金融风险预警”“财务风险预警”“基于财务与交易数据的量化投资分析”“P2P网络货款数据分析”“信用卡欺诈检测”等综合性实验,并形成教学参考资料,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实践证明,将科研中获取的新知识和新技术融入教学,既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也能将学科发展前沿知识带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依托课题研究,近年来为学生课外开展前沿知识讲座,如:《信息安全与商用密码》《互联网+大数据创新思维及应用》《政务大数据创新与公共管理服务应用》《数字化改革与应用场景》等。

(二)提升毕业设计(论文)工程应用能力

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时,以科研课题和科研成果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并指导学生选做,为毕业设计(论文)提供实践性课题,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和水平。如:“基于机器学习的皮肤癌识别与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道路多目标检测研究”“基于3D点云数据处理的建筑模型重构”“基于深度学习的黑色素肿瘤检测”“箱包个性化定制系统设计与实现”等选题。

(三)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团队教师利用自身研究方向和成果,积极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指导学生立项国家级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校级5项,并结题6项。

(四)指导学生参与科技活动和竞赛

教学中坚持立德树人,教学与科研融合,以科研助教学,竭力为学生学科竞赛服务,结合所承担科研课题,指导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和相关学科竞赛。近三年指导学生撰写和发表论文10多篇,授权软件著作权10多项等;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学会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2项,省级二等奖4项,三等奖15项;蓝桥杯、传智杯等省学会级竞赛获省级二等奖4项,三等奖8项,“挑战杯”竞赛获省级铜奖1项,互联网+竞赛获省级铜奖1项等。

(五)依托合作企业吸收学生参与科研项目

依托科研合作企业签订产教融合与协同育人合作协议,接纳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或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提供实践研究平台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并为学生发放劳务费,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让学生既有技能提升的获得感,又能体验进行项目研究时带来的成就感,并以科研成果相关研究为基础指导学生立项学生科研项目3项。

中教全媒体:信息工程学院是如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取得了哪些成效?

高巍巍:坚持融合最新教学方式和手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推进打造“金课”,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度,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为中心,积极开展研究性教学,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广小班教学。采用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和探究式讨论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推进以MOOCs、SPOC、微课为代表的在线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教学信息化手段的开发、运用和推广。构建在线学习、虚拟现实和教育游戏等个性化、多样化、智能化的学习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实施翻转课堂与混合式教学,进行网上辅导答疑,实现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的深度融合,探索网络开放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信息化教学新模式。提高学生上课的前排就坐率、抬头率和提问率,确保课程教学效果。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激发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切实向课堂教学要质量。科学设计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健全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的多元化学业考核评价体系。近三年来,建设了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一流课程8门,出版教材6部;主持教改项目23项,发表教改论文43篇。

深化产教融合 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再谱育人新篇

中教全媒体:信息工程学院在深化产教融合,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何积极作为?

高巍巍:(一)深化校企合作,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为支援温州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我院在学科专业方面,2020年新设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今年又结合金融贸易学院共同申办了金融科技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均得到了企业行业专家的大力支持,当前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是相适应的。

(二)积极对接地方企业,注重行业调研,发挥人才需求预测、用人单位职业能力评价作用,把市场供求比例、就业质量作为人才培养方向设定的重要依据,并积极推进人才留温工作。

(三)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就业基地。通过“引企入教”,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与DXC、航天云网、温州设计集团、中软国际等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效的合作关系。学院积极拓宽企业参与人才培养途径的同时,输送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并依托教师工作室加强校企深度融合,共同推进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

(四)深入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积极申报协同育人项目。我院当前在研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6项,在校企协同育人方面效果显著。

中教全媒体: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突破,您认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未来有哪些发展趋势?

高巍巍: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国务院确定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业内专家认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行业热点主要呈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物联网产业链、云计算和地理信息系统产业。主要有六大趋势:

(一)基于情境的服务。现实世界与数据的有机结合,为企业带来新的营收点。

(二)融合型数据架构。主要指企业数据管理方式的变革;对大多数企业而言,都需要将数据转化为宝贵的资产,数据架构需要实现新老数据库以及不同数据系统之间的转化和衔接,有效处理结构性和非结构性数据,从而使其创造最大价值。

(三)产业化数据服务。未来几年,领先企业将利用各种数据管理方法,根据对数据真正价值的清晰认识,对数据共享实现产业化运作。

(四)社交驱动的信息技术。未来社交媒体将不再只是企业的“附带”营销渠道,而将逐渐成为改变客户、员工以及合作伙伴利用技术手段同外界实现互动的方式。

(五)“平台即服务”创造的灵活性。“平台即服务”(PaaS)架构不仅是企业节约成本的一种模式,未来还将对企业灵活应对市场发展变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PaaS实际上是指将软件研发的平台作为一种服务。

(六)统筹分析型安全技术。

中教全媒体:信息工程学院下一阶段有哪些发展规划?

高巍巍:信息技术发展非常迅速,现已进入智能经济时代,需要融合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基于温州商学院商科办学的大背景,我们与金融学等专业开展专业交叉、课程共建,共同申报金融科技专业。同时为学校新文科建设提供有利的信息技术支撑。

信息工程学院未来将充分发挥学院自身的学科综合优势,在计算机、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学科专业教育上形成自己的特色,为建设具有商科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学科交叉鲜明特色的学院奠定基础,努力为国家、长三角和浙南经济区域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www.ccotver.com/i/37780.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