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校长刘代军:支持行业特色高校升格大学 郑州航院“三步走”筹建郑州航空航天大学 - 中教全媒体
全国人大代表专访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校长刘代军:支持行业特色高校升格大学 郑州航院“三步走”筹建郑州航空航天大学
作者:    浏览:14883

全国人大代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校长 刘代军

2023两会期间,教育成为不少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身为河南省唯一一所航空类院校掌门人,全国人大代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校长刘代军建议,加大对中部地区行业特色高校的支持力度,从而提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而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正从搭建平台、协同创新、人才保障等方面为国家新时代航空航天事业不断贡献力量,并确定了“三步走”战略筹建郑州航空航天大学。

加大对中部地区行业特色高校发展支持 支持行业特色高校升格大学

中教全媒体:您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尽责,今年两会期间提了什么建议?是基于哪些考虑?

刘代军:今年全国两会中,我围绕“关于加大对中部地区行业特色高校发展支持”提出了建议。

在新形势下,为提升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的迫切需求,中部地区行业特色高校亟需强化“专精特新”式发展,即人才培养“专业化”、教学管理“精细化”、学科专业“特色化”、办学模式“新颖化”和行业服务“精准化”。然而,目前中部地区行业特色高校在发展中存在的诸多掣肘,比如行业特色高校归属地方后发展动力不足,解决行业高精尖、卡脖子问题能力弱化;人才培养平台优势不足,培养规格无法满足地方和行业发展需要;学科发展优势不足,在激烈竞争中处境艰难;普遍存在办学经费制约,引进人才困难等,这些问题极大制约了其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针对中部地区行业特色高校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加快行业特色高校的高质量发展,我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是加大对中部地区行业特色高校的财政支持。增加学科建设投入经费,提高高校自主获取经费的能力,促使其通过多渠道获取经费,争取更多中央财政资金和地方财政资金。国家在对各类经费分配时,应给予行业特色高校一定的倾斜。

二是支持中部地区特需急需行业特色高校加快升格。大力支持中部地区如河南省扩充做优增量,整合资源重点积极筹建航空航天类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行业急需特色高校。

三是大力支持支持中部地区行业特色高校建设“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帮助行业型高校打通相邻专业间的壁垒,对照产业链结构形成专业群,破除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间的“卡点”和“堵点”。

四是实施行业强校对口支援中部地区行业高校计划,支持河南等中部省区市探索建立“人才特区”和“经费特区”,推进中部地区行业特色高校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

五是建立健全行业特色的“双一流”评价体系。坚持分类评价,针对行业特色高校和综合性大学( 包括理工类) ,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实行分类评价和单独评选。

六是加大支持中部地区急需行业特色高校实施省部共建力度。有计划地将中部地区办学历史长、行业影响大、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的行业地方高校纳入“省部合建”高校行列。

七是加大对中部地区行业特色高校特色学科群建设支持。大力支持和促进中部地区行业特色型高校立足优势特色学科,以问题导向、应用导向的学科集群发展模式来促进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基础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构建体现本行业最新发展需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特色学科群。

中教全媒体:您提出的“支持行业特色高校升格大学”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应该怎样开展工作?

刘代军:部分行业型高校如航空航天类、电子信息类、交通运输类等高校学科特色优势明显,对中部地区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支撑明显,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其还停留在学院层次,未能升格大学,导致学校办学资源和后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也极大限制了其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因此国家应支持此类行业特色高校升格,大力支持中部地区如河南省扩充做优增量,整合资源重点积极筹建航空航天类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行业急需特色高校,并在适当范围内降低其升格大学的硬性要求,主要考虑其对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综合考虑其解决高精尖、卡脖子问题的能力,而不以传统的科研、教学获奖等为限制目标。

(一)加大对中部地区行业特色高校的财政支持

应加大力度支持中部地区行业特色高校建设发展,增加学科建设投入经费,提高高校自主获取经费的能力,促使其通过多渠道获取经费,争取更多中央财政资金和地方财政资金。国家在对各类经费分配时,应给予行业特色高校一定的倾斜。例如,加大“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的覆盖面和支持力度,设立行业特色型大学专项基金,结合“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实施,对中部地区行业特色型高校给予重点扶持。

(二)加大支持中部地区急需行业特色高校实施省部共建力度

建议相关部门在进行宏观政策制定的时候,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补齐中部高等教育短板,应充分考虑不同省区之间、不同经济区之间人口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等因素,有计划地将中部地区办学历史长、行业影响大、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的行业地方高校纳入“省部合建”高校行列。国家应制定实施更多的支持举措和支持路径,扶持一批中部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快速发展,例如,重点支持中部地区大省河南的航空航天、电子信息、中医药等急需行业高校建设,参照教育部直属高校模式指导支持“省部共建”高校,在经费投入、指标分配、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与教育部直属高校同等对待,这也有利于加快解决高等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

(三)加大对中部地区行业特色高校特色学科群建设支持

保持特色是行业特色高校的立校、强校之本,也是此类高校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四新”建设理念下,国家应大力支持和促进中部地区行业特色型高校立足优势特色学科,以问题导向、应用导向的学科集群发展模式来促进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基础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构建体现本行业最新发展需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特色学科群,为“跨界”科研和“复合型”行业人才培养提供良好平台,并最终形成一批掌握世界学术话语权、服务面更宽、生命力更持久的一流特色学科群。

(四)实施行业强校对口支援中部地区行业高校计划,推进中部地区行业特色高校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

建议国家协调组织东部地区行业强校,对口支援中部地区行业特色高校高质量发展,尤其在师资、技术上给予精准帮扶。支持河南等中部省区市探索建立“人才特区”和“经费特区”,试行行业强校和中部地区行业高校的师资联合培养机制、特色专业学生交换机制、重大科研项目联合攻关机制,在行业特色高校人才引进、培养、评价等方面先试先行。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区域振兴人才岗”等人才计划中,向中部倾斜,提供一站式服务,并配套专项经费。提高中部地区高校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拨款标准,确保人才退休后养老金待遇平均水平不低于同类高校,为中部地区行业特色高校引才引智提供助力。

‍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服务国家新时代航空航天事业发展

中教全媒体: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作为行业特色高校,为服务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做出了哪些努力?

刘代军:在专业设置上,郑州航院开设有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等相关专业,另外,学校航空航天工程专业正在建设发展中。学校通过举办“中国航空航天日”等活动,弘扬航空航天精神、传播航空航天知识、培养航空航天人才,激励更多毕业生接力航空航天强国建设的梦想之路。多年来学校为航空航天科技、航空航天科工等单位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涌现出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刘跃珍、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原副局长张建华为代表的杰出校友,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进入新时代以来,以载人航天、月球探测、新一代运载火箭为代表的航空航天重大工程连战连捷,我校一批教师也参与了系列航空航天工程科技攻关,参与研制的某型号大规格螺栓部件已成功应用到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中,参与研制的航天器陀螺仪零部件产品大承重比高速滚珠轴承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多名教授入选国防科工局民用航空航天专家库。

“十四五”期间,学校在搭建平台、协同创新、人才保障方面为国家新时代航空航天事业不断贡献力量:

(一)积极对接国家航空航天发展战略,为中国航空航天发展提供平台支撑作为航空航天特色高校,郑州航院始终对接国家、河南省航空航天事业发展需求,以重大科技任务和军民融合为牵引,以重点科技创新技术突破为核心,联合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郑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航天信息河南有限公司等我省航空航天院所、企业资源,逐步形成了航空航天技术产业联盟体,带动北斗导航和高分遥感上下游产业链联动,激活内生发展动力。在加强河南省航空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等18个航空航天类科研平台和22个创新团队建设的基础上,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积极融入国家航空航天科技创新体系。2022年,获批“河南省通用航空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技术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化基地。

(二)紧密围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为中国航空航天科技创新增智赋能郑州航院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运作模式,服务河南区域经济,带动相关产业技术提升,为河南省航空航天产业链与产业集聚提供持续的支撑和引领,提升我省在航空航天领域关键技术创新和高端服务核心能力,助力河南区域经济发展,为航空航天领域科技创新赋予郑航力量。在空天飞行器导航制导与控制方面,郑州航院开展空天飞行器飞控导航、协同编队智能控制、空天地一体化地面站设备及大数据协同控制平台等技术研发,实现空天飞行器导航制导与控制相关技术工程化及产业化;在空天多源遥感智能处理与分析方面,聚焦多源遥感图像在军事、农业、沿黄生态监测等多个领域的应用需求,克服跨模态联合难、模式复杂多变、度量难、小弱标签挖掘难、需求复杂应用难等瓶颈问题,实现多源遥感图像融合、分割、分类、识别等多项核心技术的突破;在空天地一体化通信传输方面,以卫星、无人机等多种非地面通信为支撑,开展空天地一体化全域覆盖的网络架构和融合组网研究,为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高效安全传输提供保障;在我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方面,研发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空天地一体化大数据平台,研发的遥感图像系统作为对地观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卫星遥感数据解译实现了多项具体任务。

(三)深入了解航空航天企业人才需求,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郑州航院充分整合航空航天领域社会资源,发挥牵头单位及各参与单位协同创新优势,建立协同育人机制,与航空航天企业单位开展本科生、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共同打造一流人才培养平台。学校先后与河南航天液压气动技术有限公司、河南航天精工制造有限公司、郑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贵州江南航天信息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四川航天燎原科技有限公司、杭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信息技术研究院等航空航天企业建立长期人才培养合作关系。深入河南航空航天企业单位,实地考察了解企业智能制造车间和检测中心,详细了解企业先进加工方式、优势产品特点以及近年来人才需求和招聘情况,进一步推进校企产学研深度融合,培养航空航天事业合格建设者,加强毕业生就业供需对接,为企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为中国航空航天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中教全媒体: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将如何以此为遵循,推进我国“制造强国”和“航天强国”的发展?

刘代军:郑州航院立足河南省“十四五”规划,以服务国家战略、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建设为宗旨,大力加强航空航天、智能制造学科专业发展,着力解决我国航空航天领域、智能装备制造领域中的重大突出关键性问题,打造航空航天、智能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创新生态圈。

(一)坚持办强航空航天类工科专业,为制造强国和航天强国建设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学校持续加强学科发展顶层设计,坚持做强航空航天类工科,做精传统经管类学科发展思路,全面优化学科布局,分类推进学科建设,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生态体系。强化资源整合,扶优扶强扶特,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全面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发挥特色骨干学科群优势,重点建设航空航天特色学科。布局航空服务学科群,在下一轮省级特色骨干学科群的建设中,新增2-3个特色骨干学科群。培育航空航天发动机、新能源发动机、新型无人机、通用航空、陶瓷基复合材料、机场安全监测与可靠性评价、航空产业经济、航空金融与投融资等方向,做大做强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材料等特色学科专业。

(二)组建高水平科研攻关团队,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制造强国和航天强国建设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

制造强国、航天强国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郑州航院以制造强国、航天强国建设为导向,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彦仲、刘大响、向锦武等一批战略科学家指导学校航空航天学科建设,强化学校科研方向与国家需求紧密衔接,努力助力我国的航空航天产业核心技术“卡脖子”攻关,打造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显身手,在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中建功立业。

(三)赓续红色空天报国血脉,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制造强国和航天强国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随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河南省战略合作的推进,航空航天产业对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亟须一大批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和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支持,这些都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十四五”期间,学校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围绕航空航天核心产业、航空新兴产业和航空现代服务业,加快特色骨干学科群培育升级,加大航空航天科技创新研发力度。充分发挥军工单位的科研技术优势,在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材料以及航空航天发动机研发等方面,开展军民两用技术联合攻关。做强做优航空航天特色学科,大力提升支撑产业和区域发展能力,打造省内航空航天产业重要的技术研发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完善招生、培养与就业联动机制,提升生源质量,完善毕业生跟踪调查与反馈机制,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促进毕业生面向国家重点行业或领域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加强实习实践平台建设,基于一流专业打造一流实习实践基地,探索校内和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双融合建设途径,强化航空航天类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用实际行动支撑我国制造强国、航天强国事业发展。

筹建郑州航空航天大学,郑州航院确定“三步走”战略

中教全媒体:据了解,郑州航院正在筹建郑州航空航天大学,可否介绍下建设思路和发展战略?

刘代军:郑州航院是原航空工业部在全国布局的六所本科院校之一,经过74年的办学发展,逐步形成了在航空航天工业管理和技术应用领域中的较强优势。筹建郑州航空航天大学是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服务国家需求,助力国家空天事业发展的有力之举。是落实省委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创新驱动、科技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加快国家创新高地建设的现实之需。2月23日,省委书记楼阳生深入我校无人机研究院、航空发动机学院调研指导工作,并召开座谈会,研究部署筹建高水平航空航天大学事宜,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郑州航院筹建高水平航空航天大学的倾力支持。全校上下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省委书记楼阳生同志的讲话精神上来,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筹建航空航天大学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落实省委书记楼阳生“加快推进高校‘三个调整优化’,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人才智力支撑”的重大要求。

围绕高水平航空航天大学建设目标,实施“三步走”战略:

“十四五”末,构建完整的航空航天大学的学科专业体系,完成由传统经管类学科为主向航空航天工科为主的转型发展,达到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基本条件;2035年,建成结构完备的研究型大学体系;2050年建成名副其实航空航天类研究型大学。

学校的建设思路为:坚持办强航空航天类工科,办精传统经管类学科、构建以航空航天类工科为主、其他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明确了培养创新能力突出、家国情怀深厚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建成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航空航天研究型工科大学的发展目标。通过实施转型发展、错位发展、创新发展战略,在航空航天类主干学科建设上下功夫,在补齐航空航天类支撑学科的短板上下功夫,在引育拔尖人才和科研团队推动产学研一体化上下功夫,在新工科、新文科的探索和实践上下功夫。

“十四五”期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完成学院学科专业布局。组建自动化学院、飞行器制造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等支撑学院,着力补齐控制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力学等航空航天类支撑、基础学科短板;增设飞行器制造工程、智能飞行器技术等航空航天骨干专业,增设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智能制造工程、应用物理学等支撑、基础专业,形成结构完备的航空航天学科专业体系。

二是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优化实施“领军人才计划”、“科研创新团队计划”,拟引进3-5名航空航天类一流专家,5-7名学科带头人,200名工科博士,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数量充足的高水平人才队伍。

三是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重点围绕飞行器设计与制造、新能源发动机、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人工智能等研究领域开展科技攻关,深度参与航空航天产业链技术研发,有效推动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科技第一生产力有机结合,不断提高服务航空航天领域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www.ccotver.com/i/39530.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