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观察:十年耕耘铸造产学根基 紧跟发展培养产业人才
作者:    浏览:13579
“第九届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在京盛大召开。对接会由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主办,中教全媒体承办。来自全国近500所高校、300家企业的千名代表参会。本届对接会通过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视频号、中教全媒视频号进行线上同步直播,吸引了超过1万人次在线观看。

论坛现场

迎接新高度 模式再升级

今年教育部在2023年的工作要点中提出了9+9的重大改革项目和重大战略工程,其中在高等教育领域有两项着力推进的改革重大项目、重大工程,一个是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另一个是拔尖人才培养的战略行动计划。

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中明确提出了两个先行先试。第一个先行先试是要着力人才制度培养,提升人才制度培养质量,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第二个先行先试是要优化布局结构,更好的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中明确强调了,要做好三个有组织,一是要有组织的开展系列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二是要有组织构建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三是要有组织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三个有组织之后,进一步提出要做好三个融合,即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回顾过往,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正式启动以来,经历了量的发展、质的飞跃和影响力的飞跃三个阶段。经过10年发展,共累计支持本科高校1100余所,累计支持企业1700余家,累计立项数量9.9万项,企业累计投入经费35.61亿元,使用软硬件200多亿元。在政策扶持和项目推进的双重驱动下,校企双方得到了深入的交流和合作机会,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 王启明

正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王启明在会议中所指出的,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进行系统性统筹谋划。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要发挥好基础性、战略性的支撑作用。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必须超前识变、科学应变和主动求变,要加快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率先建成高等教育强国。他表示,产教融合在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下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希望企业能够持续关心和支持高校的人才培养,在多方协同机制下,为培养产业急需的高质量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组长、哈尔滨工业大学 徐晓飞教授

对于2022年项目实施的整体进展情况,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组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徐晓飞教授在会中作了重点介绍,2022年项目以促进高等教育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工作重点围绕项目运行、制度建设、内涵提升、宣传推广等方面展开,创新性开展了企业专项,全面推进项目高质量运行。2022年3—7月共分为五个批次发布了征集项目指南,累计1347家企业通过审核,发布44521个项目,提供资金支持14.57亿元,较2021年分别增长95.5%、47.6%和49.3%。全年项目各项指标较2021年延续了稳步增长的态势,其中立项项目数量增长32.1%,立项高校数量增长3.9%,立项企业数量增长47.6%,项目支持资金增长25.8%。从2022年全年立项项目总体情况看,项目向国家战略、社会需求和重点支持领域倾斜的趋势明显。项目数量位列前十位的是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X、新一代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数字孪生、金融科技、绿色低碳、开源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装备等领域的项目。

围绕“四新”建设 共创产教新发展

众所周知,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宗旨就是要通过政府搭台,企业支持,高校对接,共建共享,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通过搭建校企合作交流平台,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支持服务“四新”建设,加快培养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和促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

对接会上,多位高校专家、企业专家围绕“四新”建设产教融合工作方面所做的工作进行了经验分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吕卫锋提到,北航着力解决产教融合面临的体制机制存在藩篱、育人环节趋同现象、评价标准不够科学等现实问题。基于此,他总结了北航的相关做法,他认为我国自主培养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一定以关键领域为抓手;一定以转变体制机制、转变能力、转变评价为我们重要的发展方向;一定以实现校企共同招生、共同培养、共同选题、共享成果以及校企师资的互通、课程的打通,强化横向能力和纵向能力,以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倒逼高等教育纵深发展。

华为企业BG合作伙伴发展与管理部总裁朱皓刚介绍了华为公司通过新工科教学整体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的改革,师资培训和创新创业等产学合作项目,帮助高校的老师掌握新的ICT技术,特别支撑操作系统、数据库、人工智能等基础软件技术方向,将最新的技术和成果提供出来,融合到高校的教学和课程中,打造精品的课程和教材。2023年计划拟定74个包含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项目、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师资培训项目,覆盖数通、鸿蒙、海思、华为云等技术和最佳实践为学校做好技术和资源的支撑。

上海海事大学原校长、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副组长黄有方指出,产教融合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手段,产教融合赋能新文科专业新生态,产教融合培育新文科人才新模式,产教融合助力改革专业课程体系,产教融合有益于高校教学体系创新发展。并以物流和供应链专业为例,他认为,物流类专业一定要和产业结合设立产教融合研基地,目前全国已有230个产教研基地。另外建立比赛竞技机制,使学生充分了解企业,了解物流专业的实际需求。同时也要融入创业、创新的孵化模式,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有就业、创业机会。

论坛现场

完善体系 谋划未来

十年磨一剑,如何走好接下来向上发展之路,专家组也在不断地思考。为了更好的发挥项目对于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的支撑、促进、服务作用,专家组接下来将全面总结项目实施十年来的经验,更好谋划项目未来十年的发展,从制度建设、规范运行、质量提升、成果推广、体系完善、理论研究等方面持续发力,王司又给我们提出来,要有组织化,要机制化,我们要模式化,要实现项目的内涵升级、结构升级、质量升级。

2023年的重点工作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持续加强项目制度建设,修订管理办法,为项目更好支持校企全方位深度融合提供保障。完善并正式发布《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投诉建议处理细则》及《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项目成果评审细则》,研究制定项目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二是锲而不舍规范项目运行,优化项目、运行机制,严格企业指南遴选及项目立项审核。克服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个别不良现象,探索建立企业白名单及分级管理制度。加强项目管理平台建设,强化数据分析能力,提升平台智能化水平,开展项目结题工作。三是持之以恒提升项目质量加强项目指南导引制定,深入推进企业专项,探索以项目群方式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实施。实施“产学合作西部行”计划,实施本科高校全覆盖计划。持续扩展专家库规模,开展专家库成员培训。四是充分展示项目建设成果,广泛推广成果,展现成果,办好项目网站、公众号、内刊和合作专区平台。五是加快构建项目的三级体系,面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探索设立项目“特区”,丰富完善项目三级实施体系。持续优化项目参与企业的结构和质量,引导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参与项目。广泛开展调研走访,开展项目实施诊断行动,了解项目运行情况及校企双方合作需求。六是积极开展项目理论研究,包含“四新”建设理论研究以及数字化。另外,也要不断提炼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相关的类型模式和经验。

论坛现场

2023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将围绕内涵升级、结构升级、质量升级,将重点加强项目导引,开展项目征集工作;强化项目质量,提升项目推动力;强化成果导向,推动教育数字化。相信在教育部、高校、企业三方共同携手下,高等教育改革将迎来更多可能,收获累累硕果。

论坛现场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www.ccotver.com/i/40003.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