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州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刘莹:发挥优势 为构建规范高质量终身教育体系贡献力量 - 中教全媒体
徐州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 刘莹
随着学校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徐州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得到了迅速发展。学院依托学校优势紧紧围绕徐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专业、多形式、多地点办学格局。同时面向社会外来务工人员和城市下岗再就业群体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促进家庭服务行业培训市场的稳定、规范,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贡献着自身力量。
以医学为主体 教学质量为生命线 规范化发展继续教育
中教全媒体:徐州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自1960年开始发展继续教育。多年来形成了哪些办学特色?
刘莹:徐州医科大学坐落于江苏徐州,自1958年建校以来,秉承立足江苏,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学定位,坚持创新型发展、选择性优秀、关联性拉动的发展思路,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级医疗卫生人才。学校围绕“大健康”统筹优化学科布局,构建以医学学科为主体,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协同发展、交叉融合的学科体系。学校拥有基础医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等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口腔医学等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和生物及生物化学5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其中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2个ESI学科排名已进入全球前5‰。
徐州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作为学校继续教育培训单位,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和协调发展的思路,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和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形式多样、迎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教育培训。学院已开展的省市级培训项目有养老护理员、盲人医疗按摩培训、红十字会干部培训、心理资格认证培训、“三区三州”技能大赛培训;县区级培训项目有医疗卫生系统管理干部高级研修班、医技人员培训、医院科室管理人员高级研修、乡村医生培训;区域合作项目有,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培训等项目,累计培训学员数近万人次,创造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中教全媒体:医学需要的是绝对严谨性,因此对于学校而言保证教学质量是重中之重,那学校是如何确保教学质量的?(如师资、课程内容等方面)
刘莹: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是教学工作的永恒主题。教学质量监控是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质量保障体系,坚持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导向,坚持全员性和全程性相结合、过程监控与结果监控相结合的原则,才能有效促进继续教育学生培养的内涵发展、质量发展和特色发展。
我们在规范化教学管理和创新性思考之下,建立了“教学环节质量标准-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实施-结果反馈-校正以指导下一轮教学”的质控环路;以经常性和系统性相结合的教学评估与检查制度完善常规教学检查;通过规范的教学管理工作流程,以环节管理为重点,形成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有效运转机制;建设全面的质控队伍,通过双回路教学检查、教学督导专家“督教、督学、督管”、学生满意度调查等手段实现对学院管理、教师评价全覆盖;横向整合教学点,步调一致整体提升,统一办学标准、规范办学行为、确保办学质量。
如师资方面,选聘优秀的任课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成立由校本部普本任课教师、教学点任课教师组成的虚拟教研室,通过组织网络“云上”教研活动,实现集体备课,深化在线教研,交流推广教研经验,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建立教学点教师师资库,施行授课教师教学技能轮训机制。未来,不仅学校内部教师之间进行教研合作,不同学校之间也可自由结组交流探讨,虚拟教研室和传统教研室将形成纵横交错的矩阵结构,共同发挥作用。
在课程和培养方案等方面,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学历继续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精准度,清晰人才培养规格、落实人才培养目标、规范教育教学管理,我院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学历继续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职成2022[2]号)中《普通高等学校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工作指南》,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时学分安排、教学进度、授课方式等方面进行修订,力求将人才培养方案规范化,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标准化。按照成人认知规律、职业发展需要、学科专业特点创新教学运行安排,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结合实际开展线上教学与面授教学、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等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
学历与非学历共同发展 打造徐州医科大学的继续教育品牌
中教全媒体:学校在非学历培训方面涵盖了面向社会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那学院具体是如何开展这方面工作的呢?
刘莹:非学历教育培训作为继续教育的一部分承担着社会服务的职能,根据社会和公众需求开展培训教育是高等院校的重要职责和社会责任。徐州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立足苏北,持续面向徐州及周边“老、少、边、穷”地区开展人才教育培训,积极推进教育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学院依托优势学科将急救、护理、养老、临床技能培训(CPR)、中医保健养生等培训项目引入地方医疗机构和社区,将公共卫生、乡村医生技能培训等项目引入乡镇,力争做到保持非学历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始终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同步。同时,在徐州地区长期开展养老护理员、保育员、家政服务员、营养师、育婴师以及家庭服务业相关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为促进家庭服务行业培训市场的稳定、规范,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贡献一份力量。通过不到一年的努力,学院已成功获批省级社区教育“能者为师”特色课程和“智慧助老”优质工作案例及教育培训项目;线上培训平台入选中国高校培训金课联盟;获批国家级“医护英语水平考试”直属考点;申报国家“中医保健调理技术推广与应用”培训教学点;江苏省CME(继续医学教育学分)项目申报等。
中教全媒体:学院目前拥有学历教育以及非学历培训两方面工作,近两年教育部出台了诸多关于继续教育领域的相关政策,政策的出台要求继续教育要向规范、提质方向发展,对此学校做了哪些思考?在落实政策方面作了哪些调整?(请从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两方面进行说明)
刘莹:关于学历继续教育: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更新专业知识和提升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素质提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徐州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注重研究教学管理规律,改进教学管理工作,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积极组织实施教学改革,做到“六规范”。即:规范落实培养方案、规范任课教师选聘、规范课程考试组织、规范实习内容流程、规范毕业资格审核以及规范教学档案管理。
在规范继续教育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积极思考,针对成人学员的学习特点以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出新思想、新方法。采取措施实施教学管理创新,构建教学管理质量保障新体系,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的管理方法与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做到“六创新”。即:创新教学运行安排、创新教学活动督导、创新质量评估制度、创新师资培养路径、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以及创新继续教育途径。
关于非学历继续教育:
2021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举办非学历教育管理规定(试行)》。该文件作为1990年以来教育部在高校非学历教育领域出台的首份规范性文件,其对非学历教育事业乃至高校的发展意义深远,对于高校在今后一个时期开展非学历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徐州医科大学在“新政”出台后认真组织内部学习,按照文件要求着手在非学历教育培训领域尝试改革和转型,从理念到定位、从战略规划到改革实施方案,都融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地方经济整体发展战略中。
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继续教育工作,将非学历教育纳入学校高质量发展规划,并对继续教育的地位、作用、实施方式等重大问题作出明确指示,指出非学历教育在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增强学校为社会服务的职责感和使命感。
于此同时,学院在深化内涵建设,提高质量保证服务能力方面做了五方面举措:
一是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培训教育的核心之一是管理队伍建设,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的管理团队是做好培训教育的根本保证。徐州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积极落实管理人员责任制,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鼓励科室负责同志独立开展工作,想方设法创造条件提升管理人员理论学习和提高业务水平的能力。
二是加强调研分析,把握办学需求。学院定期对培训项目进行问卷调研,撰写需求分析报告,按需组织培训,更好地满足一线教师和学员双方的需求。学院通过柯式评价体系对过往项目进行分析和梳理,将培训项目分为ABC三个类别9个等级,在办好传统优势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同时,仿效国内外知名高校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医学继续教育品牌。通过开展各类型的调研分析,有助于学院对拟开展的培训项目做到更好地依托学校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开展与学校发展定位相一致、与学校办学能力相适应的非学历教育培训活动。
三是加强课程研发,优化项目设计。学院组建了非学历培训项目师资课程研发中心,旨在开发有针对性、应用性强、有特色的课程,同时加强非学历培训项目课程设计和教材建设,满足各类型学员对培训内容的需求,也兼顾了教师对教育教学知识、课堂教学技能、心理学应用等方面的需求。
四是加强督导督学,规范培训过程。学院组建了由资深教务专家组成的非学历培训项目督导专家组,负责监督、检查培训项目教学任务的落实效果和任课教师的授课质量。
五是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强化立德树人。学院在实现“三全育人”的过程中,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建设新方法。学院于2022年全面启动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组织开展教学点骨干教师和培训项目教师课程思政培训,并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与规范性的建设流程,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到实处;以多元化的指导方式与持续性、开放性的鼓励政策,引导教师持续提升思政育人水平。
通过搭载信息平台,布局公共教育服务项目。数字化学习平台作为线下教学的有效补充,能更好地满足学员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学院深入挖掘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广度和深度,借助三方线上课程资源的优势,打造学校非学历培训数字化学习平台。根据非学历培训项目发展需要,各培训项目学员可通过数字学习平台进行相关线上课程的报名、学习、考试、评估、讨论和证书发放等。
通过信息化平台的搭建,更好地缓解了学员的工学矛盾,也更好地迎合企事业单位对于内部培训的需求,同时打造出自身品牌为社会公共教育服务提供保障。
以改革观念和创新精神 促进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及高效能治理
中教全媒体:随着疫情的放开,很多院校都恢复了线下模式,学院目前已经正式恢复正常的线下教学了吗?疫情放开后,对于院校来说,是否存在挑战性?
刘莹:高校继续教育要健康地发展,继续教育工作者要有改革的观念、创新的精神、对应的措施。
要坚持“规范发展、转型发展、高端发展”的办学理念。明确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定位,大力推进非学历教育培训品牌建设,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继续教育的办学效益和服务社会的影响力。一是规范发展。在专业设置、招生宣传、合作办学、教学、培训管理、财务管理等各个环节进一步加强规范和监管。二是转型发展。在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基础上,逐步实现从学历继续教育向学历继续教育加非学历教育转型,从传统面授向在线课程转型,从区域性的教育服务转向全国性的教育服务,实施精品战略、差异化战略和质量提升战略,大力拓展非学历教育培训及各类行业、执业、从业资格考试,深化“校地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着力打造高校特色继续教育品牌。三是品牌发展。我们要依托学校自身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提升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推动学校继续教育培训高端化发展,做到对象高端、课程高端、师资高端、服务高端。
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创新高校继续教育办学模式。我们的继续教育,长期以来办学模式较为单一,主要以学历教育为主,面向社会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鲜有涉及且缺少特色品牌,创新和构建高校继续教育办学模式和机制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协调与综合全校的教育资源,融合传统教育与在线教育优势,推进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共建共享,加大成教、自考及培训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力度,推动网络课程资源与平台的建设力度。其次是创新教学、助学及培训模式,学习者提供充足的优质资源,创设更加个性化和智能化的学习环境,探索便于学员自主学习和助学、督学及全程跟踪服务的学习支持服务。
要立足区域构建服务型高校继续教育体系。医学类继续教育要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区域经济社会起到促进的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建立起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互融通、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证书教育相互连接的类型丰富、层次多样、结构合理、服务对象宽泛的学习培训平台等方式,来实现继续教育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服务。逐步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区域经济社会相适应、与产业发展相衔接、与满足学习者多元化学习需要相契合的办学规模适度、培养规格优化、管理体制开放、教学特色鲜明的服务型继续教育体系。
中教全媒体:站在继续教育历史新起点上,学院对于未来发展有哪些新规划?
刘莹:继续教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继教工作者要持续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继续教育发展提出的总目标、总要求和具体措施,坚持新时期高校继续教育办学发展定位,紧紧抓住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的关键机遇,立足“十四五”,面向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行业企业发展转型提质增效,对标国内外一流大学继续教育发展,结合学校继续教育实际,总结分析特色优势和差距短板,凝练未来五年发展目标、思路、主要任务和战略行动,目标与措施相互支持,治理和发展相互促进,充分动员各方面积极因素,主动对接国家、地方和行业战略发展规划相关内容,主动融入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体系和“双一流”建设,推进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