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文理学院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马新强:智慧赋能 数字驱动 加速推进教育数字化发展 - 中教全媒体
全媒体专访 | 重庆文理学院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马新强:智慧赋能 数字驱动 加速推进教育数字化发展
作者:    浏览:12686

重庆文理学院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 马新强

近年来,重庆文理学院一方面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另一方面对数字校园建设和运营运维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重庆文理学院顺利通过了重庆市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建设单位验收,获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第一批“重庆市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荣誉不是偶然,学校已经连续两轮获得“重庆市教育信息化先进集体称号”、并获得“重庆市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创新示范项目”,于2023年获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颁发的“《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优秀应用案例”。

近日,中教全媒体专访了重庆文理学院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马新强教授,围绕学校信息化建设相关话题展开对话。

栏目:主任专访
作者:张晓攀

统筹部署 整体规划 为教育数字化护航提质

近年来,党中央围绕数字中国、数字化转型、教育现代化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迎接数字时代”。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数字化变革发生在社会生活各个角落。数字化已经成为新时期推动教育变革的关键力量。重庆文理学院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马新强介绍,在当前学校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学校整体规划、统筹部署,有序推进信息化建设。

第一,机制健全,信息化建设工作保障有力。学校成立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全校的信息化规划和年度计划的论证与审核,确立学校信息化建设目标和实施路线,引领学校信息化发展的清晰思路;其次,学校在机构设置时明确了信息化规划落实与项目建设管理职责的职能部门为信息化办公室;出台了校级管理制度《重庆文理学院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重庆文理学院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等系列制度,从制度上规定了在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学校各部门的职责,从而形成了领导重视、学校统筹管理、部门分工协作、建设有序推进、经费保障到位、人员落实到位的全校一盘棋的良性发展态势,建立了学校信息化发展的长效机制,有力保障了信息化建设。

第二,整体规划,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按照智慧校园规范要求,学校“十四五”期间将围绕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办学定位,坚持育人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信息化建设机制与模式,打造一体化智慧教学平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建设丰富的线上线下教学与学习资源,鼓励实施“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推动教学与学习革命。

第三,实施教育数字化建设行动计划,确立教育数字化建设任务。实施教育数字化水平提升工程。建设一批智慧教室、智能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等。实施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信息化水平。综合运用“互联网+”、AI技术、大数据可视化技术等新技术,采用新型教学方式,拓展学习空间。实施数字化资源建设工程,建设一批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实施数字化教学管理水平提升工程,建设适应数字教育新形势下的教学管理平台。实施教学研究与实践工程,探索典型特色教学范式。

深化数字校园建设 着力建设“数字文理”

重庆文理学院深化数字校园建设。强化数字化理念、智能化思维,提升数字治理能力,着力建设“数字文理”,让数字化、智能化为发展赋能、为文理添彩。按照国家和重庆数字化变革趋势,围绕校务管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四大核心任务,运用5G、区块链、大数据、AI、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生态。建设先进适用的信息化基础环境,健全完善学校网络安全管理防护体系,建设教育教学融合发展体系,建设数据治理能力体系,全面提升师生数字素养,打造更智能化的数字校园。马主任介绍,学校重点围绕六大方面推进数字校园建设:

第一,校园网络建设扎实推进。以开放、融合为准则,采用校企合作、银校合作和学校自建相结合的模式,建成了100G核心、10G骨干、1G接入的扁平化、有线无线一体化、IPV4/IPV6融合的基础网络,互联网出口带宽43G,建成了1000C+计算资源池、480TB+存储资源池的云计算中心。

第二,以数据驱动,集成校园应用。建成了包含主数据中心、数据交换平台、应用管理平台、能力开放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消息发布平台、网上办事大厅在内的、先进适用的智慧校园平台,为后续碎片化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支撑。建成了全校统一的校园支付中台,集各类缴费与充值、各类经费发放与个税代收等功能于一体,打通了学校与银行、税务、用户间的资金流,架起了财务管理与用户之间的管道,实现了“最多跑一次”的财务工作事务处理。建成的集身份融合、PC应用融合、移动应用融合于一体的统一门户以及碎片化的微应用,极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第三,管理系统建设一体化,实现全生命周期过程管理。基于全生命周期过程管理理念,围绕学工、教学、人事、资产等关键数据线,建成了学生综合服务管理系统,实现了学生从新生到成为校友的学生管理全过程管理与服务;建成了教学管理系统,实现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教学管理全过程管理与服务;建成了人事管理系统,实现教职工从招聘到退休的人事管理全过程管理与服务。

第四,创新思考,新型学习场所建立。学校智慧教学平台建设以智慧教室建设为主,兼顾标准化考场,进一步孵化先进教学范式,开展具有示范性、展示型、推广性的智慧教室建设,该建设项目已完成教师发展中心智能化改造,建成了36间具有一定规模的基于互动教学软件的智慧教室,改造了一批基于互动教学软件的多媒体教室,将全校教室改造为了全面支持教学信息化改革的实践环境,进一步改造了教师发展中心教学设施设备,建成了支持互动教学软件开展师资培训的培训基地。建成后的智慧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新颖别致,兼顾视觉冲击感与使用舒适性,互动教学软件能够支持探究式、启发式、讨论式、混合式等多种教学模式,教学硬件设备信息化程度显著提升,课堂交互体验好,老师教学体验极佳,学生们也感受到了全新的数字化学习体验。

第五,统一管理,公共场所智能升级改造。建有集物联网、移动互联、一卡通应用、身份识别为一体的智能感知平台,实现了校园一账通,建成了支持虚拟校园卡的新一代一卡通系统,实现校园内多场景的身份识别,实现了一卡通数据传输网络化、用户终端智能化和结算管理集中化,实现了统一的电子支付和费用收缴管理。视频监控覆盖校园,食堂后厨等重点区域实施多角度监控。食堂消费实现刷卡、扫码、人脸识别等支付方式。图书馆进出实现刷卡、扫码、人脸识别认证,建有图书馆管理系统,实现读者、图书管理、图书借阅等业务全过程管理。体育场馆以移动蜂窝网络为主,有线和无线网络为辅实现网络覆盖。

第六,推进数字教育平台建设与管理。建有超星网络教学平台,支持网络课程建设、网络教学、MOOCs、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微课程、碎片化学习、在线测试、学习过程记录、教学管理评估、学习情况跟踪与分析等功能。同时加强与超星、智慧树、蓝墨云班课、重庆市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等优质课程资源平台合作,引进优质在线课程资源。

结合不同课程特点,创新教学范式,鼓励教师开展符合教师个性特征和教学特长的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教学,形成小班化、云班课、智慧教学、对分课堂等示范性教学模式,特色课堂教学覆盖面60%以上。引入信息化教学辅助工具,邀请相关领域的技术专家和一线骨干教师来校开展技术培训,鼓励教师结合课程特点和自身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工具,并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将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改革进行有机融合,通过呈现方式的创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水平和教学效果。利用产学合作协同教育项目,充分利用企业师资、技术和资源,让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范式更加贴近产业需求和更适应互联网环境下线上教学要求。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实时采集课堂教学视频流,实现非介入式、远程在线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督导评价工作的数字化,提升评价工作效率。

全面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奋力书写数字教育建设新篇章

面向未来,重庆文理学院致力全面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实现全校5G覆盖率100%,校园网络全面支持IPv6,基本建成高速、泛在、融合的校园网络;数字治理持续加强,建设“掌上文理”,建成智慧教学平台、大数据治理与分析决策支持平台、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完成终端接入带宽全面达到1G,实现WiFi6全覆盖,全面提升师生数字素养和能力。
具体将围绕六大方面重点推进:

一是建设先进适用的信息化基础环境。探索IPv4与IPv6、5G与Ethernet融合的网络技术的校园应用,将WiFi6、有线、5G相融合,IPv4与IPv6相融合,铺设好信息高速公路,使信息交流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完善数据中心,实现服务器、存储、网络、应用等方面高度虚拟化,使用户可以按需获取资源(硬件、软件),形成按需扩展、随需变化、自适应、自配置、智能监控、绿色低碳的云数据中心。

二是建设教育教学融合发展体系。坚持产出导向与创新引领相结合,形成泛在化、智能化学习支撑体系,推动智慧教育发展。探索泛在、灵活、智能的教育教学新环境建设与应用模式,建设及提升运用智慧教室、智能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多样化工程,构建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一体化智慧教育教学平台,建成支撑智慧教学的泛在开放学习环境,推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全流程应用,利用智能技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方法改革。

三是建设数据治理能力体系。基于智慧校园基础支撑平台,以流程为依托,以服务为核心,面向校内各角色需求建立各类应用服务,对校内现有工作流程适时改造,使各部门工作能够协同,应用系统融通,形成整体的、统一的业务整合和流程整合。基于数据中台建设思想,持续开展数据治理,全面厘清学校数据资产,建立各部门业务数据的管理机制和数据安全策略,形成各个业务数据获取、交换、共享、协同机制及支撑技术体系,提升数据质量和数据权威,整体提升学校的协同办公能力和工作效率。依托学校数据中心,建立以人、财、物、教学、科研、管理等数据为核心的教育数据共享交换基础平台,形成对教育大数据进行汇聚、存储、共享、展现、分析和安全保护的能力,为学校开展宏观决策分析等大数据应用做好基础支撑。建设大数据基础服务平台,建立学校的教育大数据中心,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为学校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提升学校教育治理现代化能力。

四是建设公共资源服务体系。依托国家、市级、校级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探索资源共享机制,采集适用的数字化资源,开展教育资源整合,构建多层次、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的资源服务。依托智慧教学平台,推进校本课程资源建设,组织广大师生开通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促进网络学习空间与物理学习空间的融合互动,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在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教育管理、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的应用,实现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全面普及发展,推动实现师生“一人一空间”,使网络学习空间真正成为师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与学活动的主阵地。

五是提升数字素养和能力。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数字素养发展新机制,全面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改进教育教学的意识和能力,建立有效的激励措施,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推动教师更新观念、重塑角色、提升素养、增强能力。加强学生课内外一体化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应用能力以及数字意识、信息伦理等方面的培育,将学生数字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全面提升学生数字素养。

六是建设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以《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为纲,加强学校党委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领导,明确网络安全工作职责,完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统筹协调的体制机制,做到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统一谋划、统筹推进,完善网络安全监督考核机制。以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标准体系为抓手,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开展网络安全监测预警,提高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水平。做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障,重点保障数据和信息安全,强化隐私保护,建立严密保护、逐层开放、有序共享的良性机制,切实维护好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全面提高学校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教育数字化发展步伐蹄疾步稳,重庆文理学院正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加速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人才培养、治理体系等方面的创新和转型,实现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变革与重塑。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引领高等教育深刻变革,呈现智慧教育发展最新成果,加快形成更多数字教育建设典型应用成果,奋力书写重庆数字教育建设新篇章。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www.ccotver.com/i/41171.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