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复指出,在发展乡村职业教育,培养乡村振兴人才方面,我国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完善政校村协同机制;不断创新人才培养载体模式;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开展指导培训。其中——
不断创新人才培养载体模式
一是2019年9月,教育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教发〔2019〕11号),提出针对新型职业农民、返乡农民工等不同群体的教育需求研发课程包、课件包和资源包,提高教育供给精准度,汇聚海量优质职业教育数字资源。截至2023年3月底,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累计上线专业教学资源库1324个、在线精品课程7126门、视频公开课2403门,其中乡村振兴类专业资源库39个、在线精品课程79门;“教材资源中心”“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和“教师能力提升中心”提供相关教材与课程资源700余个;同步接入德育、劳动教育、美育和体育等职教领域教学资源500余个。各类型资源覆盖全部(1468所)高职院校以及7000余所中职学校,支持企业、机构3200余家,服务用户2200余万人。
二是搭建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根据内容为要、应用为王、育人为本,服务数字化时代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工作思路,构建了以“1个职教大脑·数字驾驶舱系统、2个二级平台、4个子系统和4个分中心”为主体的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已上线“专业与课程服务中心”“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教师能力提升中心”“教材资源中心”和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模块,面向社会提供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实训教学、研修交流、教材选用等服务;服务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开发“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等6大类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谱系图,涉及智慧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等各方面。截至2023年3月底,智慧职教平台总浏览量达到37.6亿次,单日最高3596万余次。
三是推进专业教学资源库、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项目建设。2010年启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目前国家级立项建设资源库共203个,覆盖19个专业大类,高职专业覆盖率25%左右;带动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大资源库建设力度,据不完全统计(各省认定方式不同),目前已有16个省份正式发文建设省级资源库。2021年启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现基地建设,遴选215个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覆盖职业教育18个专业大类(共19个);支持江西建成首个国家级职业教育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探索职业教育实习实训、技能测试新路径;各省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根据《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各地承接任务统计,有32个省份参与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布点1857个。
四是提升职业教育数字化赋能水平。全力提升职业院校数字化治理能力,指导北京、上海等21个省市开展职业教育数字转型整省试点,启动了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工作。与信息中心合作举办3期“全国职业教育智慧大脑院校中台对接培训”,推动更多职业学校接入中台,实现学校管理数据的实时、动态采集与分析、诊断、反馈。全力提升职业教育战线干部职工数字化综合素养,精选20余个专题50余个课时的课程资源,面向全国职业院校组织开展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推广网络培训;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开设“暑期教师研修”专题,2022年首期教师研修全国累计参训学校0.72万所,参训学员69.2万人。职业教育暑期教师研修专题访问总量3889.8万次,访客量570.5万人。
下一步,将加强职业教育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对已接入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的数字资源进行全面系统梳理,对知识内容过时、技术规格老旧、使用评价不好的资源予以淘汰,提高整体资源质量。鼓励北京等试点省市、试点校和“双高”院校积极开发优质数字化资源,按照资源审核标准和接入要求,接入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培育一批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加强对数字资源的运行监测,强化管理评估,基于质量控制和用户反馈推动资源开发与更新,实现数字资源开发、利用、评价、反馈全过程管理。
另外还将继续丰富拓展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场景。详情一起来看——
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7551号建议的答复
教职成建议〔2023〕48号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乡村职业教育,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建议”收悉,经商国家发展改革委,现答复如下:
一、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一是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一方面,支持省级人民政府以产业园区为基础,打造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产教联合体,成立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理事会,实行实体化运作,集聚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要素,有效推动各类主体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另一方面,优先选择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支持龙头企业和高水平高校、职业学校牵头,组建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的跨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汇聚产教资源,开展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学徒制培养,面向行业企业员工开展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建设技术创新中心,为行业提供稳定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撑。
二是2019年9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发改社会〔2019〕1558号),推动地方政府出台配套措施,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在涉农领域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行业、企业,深度开展校企协同育人改革。同时,“十四五”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建设了一批高水平、专业化涉农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着力提高面向乡村人才的培训资源供给能力,为相关地区产教融合深度发展、校企合作提质增效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设施保障。
二、不断完善政校村协同机制
一是围绕行业发展需求,优化调整专业设置。根据专业目录五年一大修、每年动态更新的要求,2021年3月修订发布《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在科学分析产业、职业、岗位、专业关系基础上,对接现代产业体系和行业发展需求,一体化设计中职、高职专科、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不同层次专业,推进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目前,共设置19个专业大类、97个专业类、1382个专业。新版《目录》中已设置特种动物养殖、种子生产技术、作物生产技术、循环农业与再生资源利用等30余个中职专业,专业布点达2900余个;设置种子生产与经营、园艺技术、现代农业装备应用技术、设施农业与装备、现代农业技术等近50个高职专科专业,专业布点达1700余个和现代种业技术、作物生产与品质改良、智慧农业技术等10余个高职本科专业。
二是紧跟产业发展趋势,更新专业教学标准。进一步发挥《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的规范引领作用,2021年7月启动《专业简介》和《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工作,指导职业院校修(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推动相关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组织完善农业领域相关专业(类)顶岗实习标准、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发布种子生产与经营等26个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棉花加工与检验等5个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农产品营销与储运等2个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顶岗实习标准、粮食工程等12个高等职业学校专业顶岗实习标准、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等5个中等职业学校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农业装备应用技术等4个高等职业学校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
三是对接职业岗位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2014年8月印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于2014年启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截至2018年8月,已分三批在全国布局了558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覆盖专业点1000多个,其中覆盖种子生产与经营、水产养殖技术等20余个涉农专业,开设70余个班级累计培养涉农专业人才3300余人,形成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基本模式。
三、不断创新人才培养载体模式
一是2019年9月,教育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教发〔2019〕11号),提出针对新型职业农民、返乡农民工等不同群体的教育需求研发课程包、课件包和资源包,提高教育供给精准度,汇聚海量优质职业教育数字资源。截至2023年3月底,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累计上线专业教学资源库1324个、在线精品课程7126门、视频公开课2403门,其中乡村振兴类专业资源库39个、在线精品课程79门;“教材资源中心”“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和“教师能力提升中心”提供相关教材与课程资源700余个;同步接入德育、劳动教育、美育和体育等职教领域教学资源500余个。各类型资源覆盖全部(1468所)高职院校以及7000余所中职学校,支持企业、机构3200余家,服务用户2200余万人。
二是搭建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根据内容为要、应用为王、育人为本,服务数字化时代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工作思路,构建了以“1个职教大脑·数字驾驶舱系统、2个二级平台、4个子系统和4个分中心”为主体的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已上线“专业与课程服务中心”“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教师能力提升中心”“教材资源中心”和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模块,面向社会提供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实训教学、研修交流、教材选用等服务;服务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开发“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等6大类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谱系图,涉及智慧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等各方面。截至2023年3月底,智慧职教平台总浏览量达到37.6亿次,单日最高3596万余次。
三是推进专业教学资源库、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项目建设。2010年启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目前国家级立项建设资源库共203个,覆盖19个专业大类,高职专业覆盖率25%左右;带动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大资源库建设力度,据不完全统计(各省认定方式不同),目前已有16个省份正式发文建设省级资源库。2021年启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现基地建设,遴选215个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覆盖职业教育18个专业大类(共19个);支持江西建成首个国家级职业教育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探索职业教育实习实训、技能测试新路径;各省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根据《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各地承接任务统计,有32个省份参与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布点1857个。
四是提升职业教育数字化赋能水平。全力提升职业院校数字化治理能力,指导北京、上海等21个省市开展职业教育数字转型整省试点,启动了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工作。与信息中心合作举办3期“全国职业教育智慧大脑院校中台对接培训”,推动更多职业学校接入中台,实现学校管理数据的实时、动态采集与分析、诊断、反馈。全力提升职业教育战线干部职工数字化综合素养,精选20余个专题50余个课时的课程资源,面向全国职业院校组织开展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推广网络培训;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开设“暑期教师研修”专题,2022年首期教师研修全国累计参训学校0.72万所,参训学员69.2万人。职业教育暑期教师研修专题访问总量3889.8万次,访客量570.5万人。
四、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开展指导培训
一是落实专业课教师企业实践要求。企业工作经历和生产一线实践经验,是提升职业学校教师“双师”素质的关键。2016年5月,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2019年8月,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文件要求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每5年必须累计不少于6个月,每年至少累计1个月,以多种形式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
二是教育部鼓励推动教师到企业实践,在真场景中找真问题、锻炼真本领,一方面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的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熟悉企业岗位职责、操作规范、技能要求,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优势,积极承担企业职工教育与培训、产品研发、技术改造与推广等工作。职业院校教师通过农村科技特派员等制度,丰富了实践能力提升的新场景,拓宽了技能服务社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渠道。
五、下一步工作考虑
一是深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全面实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推进工程,根据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加速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促进教育与产业互融共生。持续优化职业教育专业布局,鼓励职业院校结合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合理开设相关专业,健全专业动态调整的机制以及招生就业与专业设置联动机制,由行业主管部门定期发布行业、产业人才需求信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是加强职业教育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对已接入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的数字资源进行全面系统梳理,对知识内容过时、技术规格老旧、使用评价不好的资源予以淘汰,提高整体资源质量。鼓励北京等试点省市、试点校和“双高”院校积极开发优质数字化资源,按照资源审核标准和接入要求,接入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培育一批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加强对数字资源的运行监测,强化管理评估,基于质量控制和用户反馈推动资源开发与更新,实现数字资源开发、利用、评价、反馈全过程管理。
三是继续丰富拓展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场景。按照教育部内统一规划,上线智慧职教平台有关管理服务功能。围绕职业教育数字化时代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继续优化丰富“专业与课程服务中心”“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教师能力提升中心”“教材管理中心”的功能和场景,提供泛在、智能、多元的学习环境并不断深化应用。坚持需求导向,根据“教、学、管、评、研”和社会公众使用需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智能学伴、智能搜索、关注推荐等实用个性的新应用模块,提供更优质、更便捷、更高效的应用服务。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23年8月16日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