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工业大学信息学院人工智能专业负责人赵卓峰研究员:产教融合 科教融汇 培养高素质人工智能工程科技人才 - 中教全媒体
北方工业大学信息学院人工智能专业负责人 赵卓峰研究员
北方工业大学信息学院人工智能专业于2021年获批并于当年开始招生,迄今已招收三届学生。学院注重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培养,并在产学共建、共育人才方面卓有成效。北方工业大学信息学院人工智能专业负责人赵卓峰研究员表示,人工智能未来必将与各行业领域更加深度融合,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会加速推进,必将改变传统产业的业务运作方式并促进形成更多的新产业业态。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跨领域的行业知识基础和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能够结合行业领域知识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这将成为未来AI人才的必备要求。
栏目:院校专访
作者:张晓攀
产学共建 需求导向 培养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人才
中教全媒体:请先介绍一下北方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专业的整体建设发展情况?
赵卓峰:北方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专业是学校主动适应“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国家及首都发展战略,按照新工科建设理念设置的专业。该专业2021年获批并于当年开始招生,现阶段人工智能专业每年招收30人左右,迄今已招收三届学生,招生平均分数在学校各专业中位居前三。
本专业以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工智能工程科技人才为目标,期望毕业生未来能够在计算机视觉、大数据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及知识工程等人工智能技术方向和城市治理、工业互联网等人工智能交叉应用领域从事技术研发、系统设计和产品创新,并特别具备利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解决实际行业应用需求的创新实践能力。
专业建设依托的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和第五轮学科评估均为“B-”,同时拥有“大规模流数据集成与分析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科教融汇载体。专业教师中有7人整建制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引进,另有2人引进自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具有5年以上产业实践经验),相关教师近几年来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知识工程、软件服务等领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等项目,在智能数据服务等方向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等多项省部级奖项。
中教全媒体:信息学院是如何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取得了哪些育人成果?
赵卓峰:首先,注重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培养,信息学院结合人工智能理论技术前沿和产业应用需求制定人工智能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并持续改进,同时注重与商汤、华为、百度等知名企业开展产学共建。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为了体现人工智能的多方向发展、多行业融合和多学科交叉的特点,部分前沿课程与中软国际教育、华为、商汤等知名企业共同开设,增加更多具有实用性和创造性的课程模块,并与商汤共建了“北方工业大学-商汤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基地”,在人工智能科研、教育及产业应用领域展开合作,在机器人企业钢铁侠、北京商汤科技设置了学生实习基地。迄今已获批了教育部3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和1项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
同时,为了突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导向特点,着力围绕学校所处的京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特别是石景山区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和门头沟区京西智谷生态创新中心建设需求,围绕基于视觉-语言大模型的具身智能、物联大数据智能、行业知识工程三个特色方向,设置了大一到大三的分阶段、迭代式实践教学体系,通过科教融汇和产教融合方式培养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人才。依托学校数字产业学院与华为开设“昇腾人工智能”产业教育项目,与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和华为共同推进昇腾AI人才发展加速计划,搭建区域型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技术培训、企业服务产教融合平台。
此外,还探索基于国产化信创产品的实践教学模式。专业购置了包含openEuler操作系统、openGauss数据库、ChatGLM开源大模型等国产软件的教学平台,发掘国产化技术和产品的相关实践内容资源,设置国产化产品和技术实验或专题实践,为学生提供接触和应用国产化产品和技术的机会。同时,还联合中软国际教育开展了国产化技术相关的师资培训和能力建设,让教师有能力承担国产技术产品的教学和实训。
中教全媒体:人工智能专业是如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取得了哪些成效?
赵卓峰:在深化人工智能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我们重点围绕优秀的人工智能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目标做了两方面工作:
一是突出项目式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从提出问题,到规划方案,再到解决问题,最后进行评价反思”的项目关键环节能力。依托“大规模流数据集成与分析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承担的科研项目和产业界提供的项目案例,把项目实施过程与教育教学过程融为一体,通过对实际项目的抽取和凝练编写真实工程应用案例集,打造实践课程和课外实践内容,以提升学生的技术创新应用能力和产业实践能力,实现科教融汇的人才培养。大规模流数据集成与分析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13年,当前拥有高性能服务器50余台(其中GPU服务器10台)和200T的存储设备,部署了大模型、大数据等软件环境,多年来持续聚焦于电力、交通典型行业的大数据处理和大数据智能分析等研究热点开展前瞻应用牵引的技术研发工作,相关的软硬件条件和实际项目案例及数据积累均可以为项目式教学和实践改革提供良好的支撑。
二是通过以“竞赛+创新产品”为抓手的第二课堂加强实践能力培养。通过机器人这一有形的人工智能技术、算法和应用载体,并结合具身智能这一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热点,来加强学生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获得感。当前,专业已建设了人形机器人、机器狗、轮足机器人等实验条件,并选定了助老服务机器人产品这一创新目标,组织专业学生建立“北方工业大学人工智能创新竞技场”社团,开展课堂之外的人工智能技术持续研发和应用创新,期望借此唤醒和激励同学们对人工智能的好奇和热爱。自2022年起,围绕上述内容已组织专业大多同学参加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大赛、“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大赛、国际青年人工智能大赛等竞赛,至今先后获得国家级奖项9项、省级奖5项,其中教育部A类赛事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合作、持续改进等意识和能力。
人工智能加速赋能传统产业发展 掌握跨领域行业知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是关键
中教全媒体:未来,您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会带来哪些变革和影响?
赵卓峰:当前人工智能技术进入高速发展期,首先对信息技术自身就将带来重大影响,传统IT背景下的信息系统可能在未来几年将发生重大变革,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型人工智能基础平台将促进形成新型的人机交互方式、软件开发模式和应用系统的构成和部署形态。
再就是人工智能未来必将与各行业领域更加深度融合,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会加速推进,必将改变传统产业的业务运作方式并促进形成更多的新产业业态。因此,对行业领域知识的了解也越来越重要,特别是结合行业领域知识的创新思维将成为未来AI人才的必备要求。
这些可能的影响要求人工智能专业的学生还需要具备跨领域的行业知识基础和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在课堂学习基础上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发展以及未来AI+的定位形成新的认识并开展自主学习。
中教全媒体:当前,由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您认为高校应如何从产教融合层面加强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攻关,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
赵卓峰:作为高校,在产教融合加强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应结合各自特点和发展目标找准适合自身的实际定位,而应用型高校更应该从人工智能工程应用技术、工程化方法以及行业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方面联合企业和行业单位开展联合公关,并能够做到扎扎实实持续深入推进,有长期实践探索的精神,让产业界看到高校务实的态度,同时体现高校在对新理论技术掌握方面的优势和科学严谨工作精神。
中教全媒体:您对人工智能专业未来的建设发展寄予哪些期望?
赵卓峰: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同时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又在经历日新月异的发展,这些对人工智能专业的建设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在人工智能专业未来的建设中,期望能够鼓励多样化、多层次的发展定位,未来既需要攻关AI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的顶层人才,也需要各类AI工程科技、技术应用创新的“腰部”人才,以及大量行业AI应用开发和服务的基础人才。其次,期望能够倡导人工智能专业的协同建设,促进高校之间、高校和企业社会之间通过各种形式联合培养、定向培养,建立人工智能算力、数据、应用场景的公共支撑平台,解决当前人工智能专业建设中存在的条件保障和支撑不足问题。最后,在打造人工智能专业的一流师资队伍方面,期望能打通校企师资流动通道,鼓励企业高水平专家到高校兼职,支持高校教师到企业提升产业实践能力,建立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条件。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