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彭斌柏发表《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实践与探索》一文。文中提到,职业教育国际化既是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职业院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以下为全文内容。
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将“通过鲁班工坊等推进中外职业教育合作”作为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内容之一,职业教育被赋予重要使命。在教育部党组部署下,职业教育对标教育强国建设目标,培养国际产能合作所需的技能人才,提升中国与合作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取得显著成效。
一、职业教育实现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巨变
从1866年引进国外技术建立福建船政学堂,到2016年在泰国建立首个鲁班工坊,再到2023年在柬埔寨成立柬华应用科技大学,我国职业教育实现了从“引进来”到高质量“走出去”的重大转变。“职教出海”已经成为教育出海的生力军,成为职业院校发力的新方向。
目前全国27个省(区、市)的200多所职业院校在70多个国家(地区)设立了约400个办学机构和项目,涌现出“鲁班工坊”“中文工坊”“现代工匠学院”“丝路学院”“大禹学院”等一批境外办学靓丽名片。职业院校通过国际化办学,满足海外中资企业人力资源需求,有力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外交大局。
一是从办学模式来看,呈现出中国院校、“走出去”中资企业与国外政府、企业、院校多主体合作办学态势。二是从区域国别来看,主要是服务亚洲和非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三是从国内分布来看,山东、浙江、江苏、广东、天津等省份境外办学数量位居前列。四是从专业分布看,紧跟中资企业“走出去”步伐,侧重能源化工、物流管理、装备制造等专业大类。
培养技能人才和助力大国外交相得益彰,为合作国家培养了大量熟悉中国技术、了解中国工艺、认知中国产品的技术技能人才。33个鲁班工坊在29个国家开设了14大类57个专业,累计参与学历教育超万人,实施职业培训超过2.2万人次。由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牵手10所职业院校成立的中赞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首届毕业生中有近90%被当地中资企业录用。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通过建设中老合作试验站,培养当地农业技术员近2000人次、农民1万多人次,推广的67个优良品种种植面积4万多亩,获得老挝农林部突出贡献奖,成为中老合作的典范。
▲ 2023年12月柬华应用科技大学成立揭牌仪式现场
二、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空间广阔
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要求职业教育积极参与全球教育合作,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职业教育国际化需求强劲、空间广阔。
一是“走出去”中资企业需求旺盛。我国已经是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截至2022年底,我国在全球190个国家(地区)共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4.66万家,有近400万个就业岗位需求。然而,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水平限制,青年劳动力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总体不高,难以支撑产业一线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中国中车、中国有色、中国路桥、华为等国内企业反映,能够熟练运用中国设备的当地技能人才严重不足是海外发展的一大难题。例如,全球新能源销量冠军比亚迪积极布局海外市场,目前在泰国、巴西、匈牙利等国家投资建设生产基地,电气技术员、工艺技术员、总装工艺员等技能人才海外需求缺口达1万人左右,并随着汽车销量和产能提升,本土技能型人才需求缺口将持续扩大。
二是合作国合作意愿强烈。“一带一路”沿线的产能合作国家和地区,青年人口结构中占比大,人力资源总量充沛。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司数据显示,非洲15至35岁人口超过4亿,拥有世界最多的青年人口群体,但在许多非洲国家,青年失业率高达60%。借鉴中国职业教育经验,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培养大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技能人才,促进青年人口就业,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经济的现实选择和迫切需求。埃塞俄比亚劳动与技能部部长穆费里亚特 · 卡米勒 · 艾哈迈德表示: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作为一个卓越技术中心,为当地提供高端技术技能培训,帮助当地大学生满足全球新兴市场的技能要求,强烈希望扩大规模,覆盖到本国各个地区。
三是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已具备一定国际影响力。中国职业院校凭借教育的优质资源和高水平成果参与国际竞争,为世界提供职教领域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职业教育正成为国际合作中的一支新兴力量,逐步具备一定影响力。乌兹别克斯坦、老挝、越南、斯里兰卡等多国领导人在与我领导人会面时均对中国职业教育实力表示肯定,希望学习借鉴中国职业教育成果发展经验。肯尼亚总统鲁托访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时表示:感谢中国自2014年起在人力资源培训等方面给予肯方的重要支持,肯尼亚140所院校从中获益,受训人数由9万人增至35万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技能支撑。
▲ 中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现场指导留学生学习
三、职业教育国际化总体部署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战略格局深刻演变,中国加速崛起,东升西降已成为发展趋势。职业教育在对外交流与合作中具有先天优势——聚焦技能,降低敏感,促进就业,是突破美西方打压遏制、服务建设教育强国战略、服务国家外交总体布局和中资企业“走出去”的有生力量。
(一)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
一是做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优化项目布局、稳妥有序推进,避免项目扎堆,重复建设。二是加强对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项目的监管和评估工作,确保办学的合法合规运行,着力提高项目发展质量和效益。三是引导有基础的省份,结合“一带一路”建设任务和优势产业,构建人员出境、设备境外管理、多元资金投入的政策保障体系,有组织地推进职业院校境外办学。
(二)聚焦服务国际产能合作
产业发展到哪里,职业教育就服务到哪里。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职业教育应主动服务中资企业人才需要,构建技能培训与学历提升衔接贯通的育人体系,培养“懂汉语、通文化、精技能”的高水平本土人才队伍,促进中资企业本土化发展。
(三)打造优质合作品牌
按照优化存量、做好增量的原则,从组织领导、协调机制、质量监控、智库建设和风险防范等方面总结现有国际合作品牌经验。通过总结“鲁班工坊”“中文工坊”“现代工匠学院”等项目办学成效和经验,创新办学形式和合作方式,推动构建以“鲁班工坊”为代表的境外合作办学项目——专科学历教育为主的海外应用技术学院——本科学历教育为主的海外应用技术大学的境外办学梯队,全面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参与全球教育治理能力。
(四)搭建多边合作平台
一是办好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要求组建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联盟,推进国际职业教育大奖提名、评选、授奖工作,全面提升中国职业教育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二是发挥好“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发展大会”“中国—亚欧博览会·教育国际论坛”“ 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金砖国家职业教育联盟”等区域机制性平台作用,构建更为紧密的职业教育共同体。
四、职业教育国际化对职业院校提出新要求
职业教育国际化既是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职业院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职业院校应主动服务企业需求,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项目运营能力。
一是主动分析企业需求。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服务国际产能合作和中国企业走出去,培养国际化人才和中资企业急需的本土技术技能人才”,为职业教育国际化工作指明了前进方略。职业院校应该主动对接中资企业,分析企业实际需求,为合作国定制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开发高质量职教标准和课程资源等,培养更多的“一带一路”建设急需的、“掌握中文、精通技能”的本地化专业技能人才,逐步提升中国职业教育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融入学校整体发展战略。国际化是一项系统化工程,职业院校要基于提升自身内涵建设、实现特色发展的需求,将国际化从单纯的外事活动提升到战略高度层面,成为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院校应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和开展国际化工作,将国际化工作融入学校发展理念、提升到战略高度。要对自身的国际化能力及合作方的国际合作基础做出科学评估,选好合作契合点,充分进行可行性论证,制定明确的发展规划,推动国际化项目可持续发展。
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是职业院校国际化的基石,职业院校要投入资源和政策,着力打造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国际化师资队伍。通过开展教师海外访学、培训、进修、与海外院校交流,提升教师的国际视野和专业水平。鼓励教师参与留学生培养、中外合作办学、境外培训、境外办学等环节,提升教师使用外语教学的能力和国际交往能力。培养具有国际胜任力的师资队伍,并在境外为合作伙伴培养一批本土师资。
四是提升项目运营能力。完善职业院校国际化整体统筹的组织架构设计,优化国际化的机构设置,加强校内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整合校内各部门、各教学单位优质资源,为职业院校国际化项目的持续推进提供组织保障。从海外合作院校、行业企业引进专家,打造高效的服务管理团队。提升院校与我驻外机构、国外合作伙伴的互动能力,增强风险防范和处置能力,提升合作项目运行效率。
作者:彭斌柏,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
来源:《教育国际交流》2024年第4期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