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新生态发展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聚焦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 中教全媒体
现场报道 | 2024“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新生态发展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聚焦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作者:    浏览:14044
9月21-22日,2024(首届)“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新生态发展大会在京成功召开。大会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际合作研究分会、中国技术创业协会校企融合专业委员会指导,中教全媒体主办,中国电子学会现代教育技术分会支持。有来自本科和高职院校的校长、副校长,专业学院院长、副院长、系主任、专业教师,教务处、信息中心、科研处负责人及科技企业负责人等160多位嘉宾和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

大会现场

中教全媒体  张晓蒙  9月21-22日  北京报道

为汇聚各方力量,凝聚发展共识,构建开放共享、协同创新的“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新生态,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变革创新,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际合作研究分会、中国技术创业协会校企融合专业委员会指导,中教全媒体主办的2024(首届)“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新生态发展大会于9月21-22日在北京成功召开。

大会聚焦“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主题,嘉宾们全面解析了数字化驱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最新政策,交流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最新趋势,并围绕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促进教学模式、管理方式革新,以及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建设成果进行深度分享。有来自本科和高职院校的校长、副校长,专业学院院长、副院长、系主任、专业教师,教务处、信息中心、科研处负责人及科技企业负责人等160多位嘉宾和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

大会致辞

21日上午,大会在中教全媒体总裁、主编夏巍峰的主持下正式拉开序幕。他在开场主持中提到,当前正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未来的关键技术之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世界,也正在深刻的影响着高等教育的格局与未来。而当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相遇,不仅为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了颠覆性变革,更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开辟了广阔天地。利用智能技术支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育治理能力提升已有不少典型案例,这无一不彰显着人工智能为高等教育带来的无限可能。但这只是“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在探索的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前方还有更广阔的天地需要开拓,还有更深的潜力需要去挖掘。因此,本次大会的召开不仅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与交融,更是一次行动的扬帆与启航。中教全媒体作为大会的主办方,将会充分发挥媒体传播优势,传播行业前沿信息,推进信息互通、成果交流、资源共享;充分发挥活动组织的优势,构建行业连接平台,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中教全媒体总裁、主编夏巍峰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际合作研究分会常务副秘书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兼教学研究与质量管理处处长王广智为大会致辞。他提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深化教育数字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改革体制机制改革。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杰出代表,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深刻的重塑着包括教育在内的各行各业,引领着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为抓住这一历史性的战略机遇,高等教育迫切需要革新育人理念,升级办学路径、创新教学模式、转型学习范式以及完善培养方式,以塑造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的新生态。而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的探索中,创新与合作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际合作研究分会愿与在座的各个高校、各家企业、各专家、学者携手并进,加强沟通联系,搭建深化能力、促进交流共识的合作新平台。汇聚各方智慧与力量为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的辉煌未来贡献力量。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际合作研究分会常务副秘书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兼教学研究与质量管理处处长王广智

 

 主旨报告 

上午会议由北方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栗苹主持。

北方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栗苹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副校长肖嵩围绕“‘人工智能+教育’思考与实践”的主题作了报告。她提到,信息时代想要满足个性化培养的需求,就要构建“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学环境,构建连接、开放、共享和个性化、智能化的教育新模式。她认为,智能教育的有效路径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驱动教学场景创新;二是构建大数据教育资源;三是创建个性化教育过程。她结合北京电子科技学院“人工智能+教育”的相关实践在学校在智慧教学环境及资源建设、数据驱动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基于AI的课堂革命三个方面作了具体介绍。并以通讯原理课程、数字逻辑基础课程、信息安全概论课程、管理研究方法课程为例,介绍了与AI相关的课堂改革。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副校长肖嵩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副校长曾文权围绕“AIGC赋能职业教育的创变与探索”的主题作了报告。他提到,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提升,激发汇聚了群体智能手段和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同时教育能力也得到了巨大的提高,也不断触发了对教育形态和手段变革的新思考。随后,他介绍了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在“AI+行动”方面的相关探索,其中包括智能算力中心基础建设、AI产科教融合平台、高水平数字工程技术创新团队、AI赋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基于AI大模型的教学应用云平台、职教大模型教育教学应用矩阵、全校AI通识课改革、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识云实践平台、服务学生的智慧管理助手以及AIGC垂直领域产科教融合。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副校长曾文权

汕头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郝志峰围绕“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下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主题作了报告,并从办学路径主动适应人工智能+、教学模式抓住核心课程群改革以及教育数字化战略下课堂新生态三个方面进行了说明。他提到,未来学习的过程数据化将会带来四大变革:一是教师角色变革;二是课程教学变革;三是学习方式变革;四是组织管理变革。面向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入推进,高等教育迫切需要在育人理念、办学路径、教学模式、学习范式、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层次变革,塑造“智能+”高等教育新生态。并重点讲述了教学模式创新要从“师生交互”向“师/生/机”深度交互转变以及学习范式转型要从“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两个方面。

汕头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郝志峰

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兼教学研究与质量管理处处长王广智围绕“‘人工智能+’与‘+人工智能’哈工大数字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的主题作了报告。他介绍了哈工大的智启未来·链动教育全域革新计划是以AI+人工智能赋能课程联动、资源联建、运行联智、专业联融、教学联研、实践联行。他提到,AI解决了海量延深、时间延伸以及效能延身的教育教学传统问题,其让教师角色成为了教育创新的引领者、个性化学习的倡导者、理论与人文的守护者、数据驱动决策的实践者。而在教学方式的变革中,要制定高校场景下的AI管理规范,如AI伦理风险(AI应用的边界与挑战)、AI知识产权(更好地为普及保驾护航)以及AI使用指南(让更多人学会如何使用)等。

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兼教学研究与质量管理处处长王广智

上海曼恒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TO张建国博士围绕“AI+XR创新驱动下的人才培养新范式”的主题作了报告。他提到,大语言模型赋能教育的典型应用场景包括个性化学习计划、智能辅导系统、自动评估与反馈、课程内容开发、AI研究助理等方面。并介绍到,上海曼恒数字技术股份有新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专注于XR行业高新技术企业,聚焦教育、应急安全及国防军工三大应用领域,用XR技术为客户提供“三高三难”场景下,模拟训练、培训和教学的全新数字化产品。其中教育领域是面向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提供集虚拟仿真教学、实训、实验和科研的“XR+教育”整体解决方案,旨在构建一个高度融合、高度沉浸、高度交互的教学空间,运用新技术,助力培育高素质学术人才和职业技能型人才。

上海曼恒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TO张建国

北大青鸟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北大青鸟职业教育CEO肖睿博士围绕“大模型时代的AI教育:思考与实践”的主题作了报告。他提到,AI重塑就业岗位与组织结构。从职业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将带来三类影响:一是替代少部分基础岗位;二是革新大部分岗位的职业技能;三是创造新职业。从组织结构角度来看,从人机协作(AI作为Copilot),到Agent数字员工和人类员工共同工作,到以AI Agent为主、人工为辅,AI将对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产生重大影响。而AI赋能教育的具体方式包含了学习、教学以及评价三个方面,对此,北大青鸟建立了AI Talent 服务体系,其中包括智慧教学平台、AI人才课程、AI实验室、教育大模型、数据工程、师资赋能。

北大青鸟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北大青鸟职业教育CEO肖睿

21日下午,中国传媒大学教务处副处长贺小飞主持主题报告环节。

中国传媒大学教务处副处长贺小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曹培杰围绕“人工智能何以重塑教育形态”的主题作了报告。他提到,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需要以集成化为关键着力点,以智能化为战略引擎,以国际化为发展新空间。因此,他认为教育需要一场结构性变革,要构建泛在智能的学习空间、普遍适切的因材施教、精准智能的学校治理。他认为要办有温度的教育数字化,就要建立教育科技向善向美的价值准则,从而发展有温度的数字教育。对于未来教育图景,他提到了三方面:一是学习场景相互融通,任何可以实现高质量学习的地方都是学校;二是学习方式灵活多元,把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正式与非正式学习融为一体;三是学校组织富有弹性,让学生站在教育的正中央。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曹培杰

西南民族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陈雅茜围绕“人工智能赋能课程建设的逻辑与路径”的主题作了报告。她提到,随着我国教育数字化进程的推进,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方面呈现出了新形态,如在教学资源方面从用户生成内容UGC转变成为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教学内容从静态知识转变成为动态任务,教学模式从师生转变成为师机生,教学评价从终结性转变成为过程性。她认为,要把握人工智能背景下教育教学新趋势,就要构建更加高效、灵活与个性化的教育新生态(即:差异化的教、个性化的学、科学化的管、智能化的评以及数据驱动的研),更要把握数字化时代教育教学中立德树人以及人才培养两大核心任务。

西南民族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陈雅茜

上海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邱峰围绕“AIGC驱动高等教育创新的核心要素与实施路径”的主题作了报告。她提到,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赋能教育改革迈向智能发展新进程,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走向新阶段,加快实现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针对AIGC技术在智能教育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她认为将是多模态融合、双向交互对话以及情感表达这三个方向。AIGC+教育可以进行能力跃升以及认知突围,具体体现在AI辅助学习与个性化教育、跨学科学习与综合技能培养、深度学习与高阶思维能力提升、拓展认知边界与创新思维模式等方面。

上海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邱峰

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乔媛媛围绕“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建设”的主题作了报告。她提到,新时代人工智能人才培养面临着人工智能人才供不应求以及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不足的问题,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思政等方面也存在挑战,而现有出版的人工智能导论教材多是进行算法讲解,缺少对新一代人工智能关于数据、算法、算力、开源社区等技术链内容,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迅速,AI通识教育存在误区。针对以上问题,她介绍了北

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乔媛媛

 参访体验 

在经历了一天的精彩报告与分享交流盛宴后,22日,参会代表们到北京曼恒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沉浸式体验了“数智化未来学习中心”——“传送计划”。该计划是曼恒自主研发的一套全感大空间教学方案,其区别于传统VR体验,通过主动方式身临其境感受所见的环境,颠覆传统教学培训体验,带来前所未有的沉浸感。

参会代表们一一沉浸式体验了“数智化未来学习中心”的VR设备,更为深入的了解了当前VR技术的发展以及其在赋能教育方面的新途径,通过这样的方式也焕发了参会代表和嘉宾们对于当前技术背景下与教育融合的新思考。

参访现场

会议期间,曼恒、北大青鸟、振铎智拓等企业在现场展示展览了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教育解决方案、产品与服务,为大会增添了更多的科技色彩。

展区现场

本次会议演讲嘉宾结合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领域的相关政策引领,分享了所在院校的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的探索与经验。与此同时,来自企业嘉宾带来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教育解决方案和产品,并详细介绍了其赋能教育教学具体路径。多样化的会议内容为高校改革、转型与重塑提供了新思路、新借鉴。

会议代表普遍反映大会内容高端、新颖、丰富、实用,参会收获满满,且对自身工作带来极大的启发。站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新起点,中教全媒体未来将持续举办“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新生态发展大会,为高等教育行业搭建互动交流平台,为深化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变革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大会现场

会议评论

2024年(首届)“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新生态发展大会成功举办,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在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此次大会的召开,不仅汇聚了来自高校、企业、研究机构等多方力量,还通过深入交流与探讨,共同为构建“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新生态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策略。

亮点回顾

深厚积累、高规格组织: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际合作研究分会和中国技术创业协会校企融合专业委员会两大机构指导。中教全媒体作为主办方,利用其广泛的媒体资源和教育领域的深厚积累,为大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有力支持。

聚焦前沿,探索创新:大会围绕“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的最新趋势、技术创新、应用实践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旨在探索人工智能如何赋能高等教育,促进教学模式、管理方式的革新,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跨界融合,共谋发展:邀请了众多教育界、科技界、产业界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参与,通过主题演讲、案例分享等多种形式,促进了不同领域之间的思想碰撞与融合,为构建开放共享、协同创新的“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新生态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践导向,注重落地:大会不仅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还注重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通过展示一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的成功案例,为参会者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实践经验,助力高校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快速发展。

展望未来,引领趋势:大会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一系列前瞻性的建议和设想。这些建议和设想将有助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在人工智能时代的转型升级,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展望未来

随着“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新生态的不断发展壮大,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高等教育将更加智能化、个性化、高效化。高校将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教学流程、提升教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也将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www.ccotver.com/i/45074.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