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智慧课程建设研修班于11月23-24日在线上成功举办 - 中教全媒体
现场报道 | 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智慧课程建设研修班于11月23-24日在线上成功举办
作者:    浏览:13390

11月23-24日,由中教全媒体主办的“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智慧课程建设研修班”在线上成功举办。研修班吸引了来自高校(含高职高专)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教育技术中心等部门领导,教学管理负责人;二级学院教学副院长、系主任、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教学团队负责人、骨干教师、主讲教师、青年教师等参加并进行了线上学习研讨。

中教全媒体 11月23-24日 张晓蒙 北京报道

人工智能正在改变社会,高等教育迫切需要在育人理念、办学路径、教学模式、学习范式、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层次变革。教育部将推动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开展“智能+教育”改革试点,打造一批智慧课程、“人工智能+X”课程群,选树一批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典型案例,提升师生人工智能素养,构建虚实结合、师/生/机三元交互的教学新范式。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教育部高教司相关文件精神,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培育及建设智慧课程以便于申报国家级课程,使教师能熟练使用常见的数字化教学工具,课堂引入人机交互、智能评价等;聚焦推动混合式教学的深度落地,为教师参加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奠定坚实的基础,中教全媒体于11月23-24日举办了“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智慧课程建设”在线研修班。

此次研修班由中教全媒体主办,研修班吸引了来自高校(含高职高专)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教育技术中心等部门领导,教学管理负责人;二级学院教学副院长、系主任、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教学团队负责人、骨干教师、主讲教师、青年教师等参加并进行了线上学习研讨。

湖南大学教授、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刘强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智慧课程建设与教学创新”的主题作了报告。他提到,当前一流课程的转型面临着学生个性化学习体验差、学生深度学习支持不足以及线上和线下的数据驱动教学不利等困境。他指出,智慧课程是基于先进数智技术和结构化知识图谱的开放获取大规模个性化学习课程,其建设目的是规模化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能力本位,从而受众于广大公众等终身学习者。其主要特点包括生成性、个性化、协同化以及智慧化,它具有高度互动的个性化学习体验,并且需要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支持。他认为,知识图谱作为人工智能的基石是智慧课程建设的重要抓手。并结合《有机化学》这门课程展示了智慧课程建设的全路径,其中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重构、智慧课程设计(即数字人建设、虚拟仿真平台MoleculAR等)、学习活动(人机协同学习与教学、自适应学习、学科思维的培养)、学习评价以及学习支持等。

中北大学副教授、教育部教学信息化研究虚拟教研室主任薛英娟围绕“AI技术助力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方法与实践”的主题作了报告。她提到,AI智能教学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包括大语言模型、AI音频视频制作工具以及AI语音和数字人等应用,旨在对教师减负和提质增效,同时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她认为,AI智能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教学质量、个性化学习、弥补教育资源不足以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其后,她介绍并展示了适用于教学的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实践案例。她指出,面对新技术,教师要保持开放心态,积极拥抱技术,但又不滥用技术;要把AI作为助理,协助创造性工作,而不是替代工作;要使用AI工具学习和执行创造性任务;要高度关注AI向善、技术伦理、隐私保护和数字鸿沟;要鼓励和教导学生,尽早尽快创造性地、合乎规范地驾驭人工智能,学会和人工智能合作与协作。

上海交通大学“好大学在线”工作室副主任苏永康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混合式教学创新路径”的主题作了报告。他提到,智慧课程是秉承“以人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系统融合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信息技术,基于在线学习平台、AI工具、智慧教室及必要的教学资源与支持,开展深度混合式学习设计,持续进行优化迭代的一种创新型课程。其核心要素包含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深度混合式学习设计,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入,全过程、全要素的教育评价,智慧学习环境与智慧教室以及师-生-机共同体。他提到,教师数字素养是需要具备适当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评价数字信息和资源,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而具有的意识、能力和责任。他结合当前国内常用大模型教育应用功能进行了总结,其中包括插件、案例/封装提示词、多模态、上传文档、搜索以及特色等方面。

每位嘉宾主题报告结束后,主办方中教全媒体为每位参会教师开通了与演讲嘉宾的线上交流通道,可选择连麦或文字提问等方式与演讲嘉宾进行针对性交流。交流结束后,教师们积极反馈,并表示研修班所策划的内容恰逢其时且捕捉到了高校教师的迫切需求,嘉宾们所演讲的内容对今后的智慧课程建设工作有着一定指导性作用,对智慧课程建设工作思路也有着一定启发性。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www.ccotver.com/i/45732.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