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高校信息化新生态?
作者:    浏览:12467

随着云计算、智能手机与电脑、声像视频多媒体工具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彻底打破了时空界限。教育管理者也需要转变思路、协同创新,最近几年生态理念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极大响应,高校教育信息化开始呼吁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

信息化生态构建的关键因素

唐晓鸣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

高等教育信息化生态的基本内容包括云应用、云环境、云平台、云资源和云计算。高等教育信息化生态对教学的支持体现在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云资源生态构建方面,一是注重原创,包括实训教学录像片、网络课程等;二是一脉相承,注重资源建设的连续性,十年磨一剑,十多年从不同角度打磨同一门课程;三是优质共享,建立全校共享视频点播系统,包涵大量出版级的视频和音频,目前已经达到4万多部和3000多盘,按照专业建设要求开发、购买、下载优质资源,方便全校师生应用与学习;四是应用广泛,建设各种特色专业资源库,涵盖教学、评价全过程。

学校建设了创客中心——“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孵化出不少小企业家。例如,《糖果总动员》是学生和老师一起制作的,已经授权中国教育电视台黄金时段连续播出13天。

高等教育信息化生态构建的关键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引领方向、促进决策。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使学校信息技术部门的角色不得不转换,从辅助部门转向主体部门,从纯技术部门转向具有重要管理职能的部门。同时,要向领导班子和各部门领导灌输信息技术的发展。二是要制定总体规划和相关标准。三是运营机构为教育技术中心,在基础支持方面能够解决老师提出的任何问题,包括软件、平台、教学设计、培训、教学等;在技术融合方面,能够把握教育技术最新前言,不断深化技术应用,不断创新教学。四是在技术支持上,加强团队建设,提升水准。首先设置专职岗位,既懂技术,又懂教学;其次是完善专业团队;再次是培训内容要全面;最后是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包括前置培训、跟踪服务、远程指导、定期交流等。

“三圈两链一主线”的建设思路

秦小刚 郑州科技学院院长

郑州科技学院信息化建设有十几年的历史,根据学校这些年的建设和发展,我们提出“三圈两链一主线”的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一是生态教学圈。逐步实现线下授课,线上答疑,随时随地进行复习的学习形态。我们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辅助课堂教学,进而解决了“课下听课上扔”的现象。同时进行了项目合作,比如与麦德学院合作推出了郑州科技学院智能云平台,开通了公开课,同时引入了麻省理工的虚拟实验平台,在基础环境的基础上,丰富教学内容,这些平台的搭建为教学资源的丰富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是丰富资源圈。以前郑州科技学院是单一化的资源建设模式,目前正在从单一化的模式改变为非结构化、混合式的模式。我们的资源涵盖了文字、图片、音响、视频的整合课程资源,目前学校在电子资源以及专题数据库方面都有较大量的资源积累。

三是便利校园圈。学校围绕学生的生活开展便利生活圈。目前学校的出口宽带增加到25个G,交换机设备也升级到双万兆,速度提升的同时,师生可以通过支付宝、微信为校园卡充值,电费、水费、各种费用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支付完成,便于学生的生活。

郑州科技学院打造了两条成长链:首先,学生成长链,根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围绕思想教育、美体、智育、心理、思修设计了分值,形成了较为客观的学生成长动态链;其次,教师成长链,结合学校人事管理相关制度,制定学校老师考核评价标准,系统地对老师的“德、能、勤、纪”四个方面进行数据记载。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一个平台,使得学校成为现代化管理的民办高校,从而促进学校的管理和人才的培养。

郑州科技学院明确了“信息化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促进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为学校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三大建设原则,稳步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以三个生态圈为支撑,以两条成长链为主体,建设智慧校园,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助力学校发展。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转载文章,原文:
2、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国教育网络》杂志2017年7月刊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Baidu
map